与皇帝相关的儿童故事(共23篇)

  • 2022-08-19 23:12:22

第1篇:皇帝的六弦琴

从前有一个皇帝,他权大无比,可惜不太聪明。为此,有一篇笑话专门讲了他的一个故事:说有两个骗子给他做了一件漂亮而看不见的衣服,因为看不见,实际上就是什么也没有。结果在游行大典的这一天,当皇帝穿上这件看不见的衣服走出王宫与欢迎的人群见面时,引起了一阵阵的哄笑声。原来,他浑身上下连一件衣服也没有穿。除这之外,我还知道他的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六弦琴的。这可是一个从来没有人讲过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当时六弦琴十分流行,一百个人当中就有九十个人白天黑夜地弹个不停,另外十个人偷偷地在学。弹琴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打扫院子的,有律师,有马车夫,还有捡破烂的。甚至连皇帝的侍臣、大臣、妻子儿女都会弹琴,但就是皇帝一个人不会。尽管他不顾一切地学,直至把指甲都弹断了,可弹出来的琴声还是不成调子,连河马听了都要心惊胆颤。
没有办法,他只好用金子请老师和教授。到后来,这些人都发了大财,可皇帝仍然没有学会弹琴。这可把皇帝气坏了。他扬言要杀死老师和教授。但,这些人一听,马上都吓跑了。可皇帝呢?还是不会弹琴。于是,他就把头上的假发扯下来,摔在地上,一边用脚踏一边叫道:
“真奇怪,全国的人都能从早到晚弹个不停,就我一个人不会弹。哼,叫我不会弹,你们也休想再弹!从今以后,在全国禁止弹六弦琴,谁敢违抗不从,我就叫人砍下他的手指头!”
消息一传开,人人都吓得惊慌失措,反复亲吻自己的每一个手指头,他们想:
“宁可不弹六弦琴,也要保住手指头啊!”
于是,有人就把六弦琴放进壁橱里,藏到顶楼上,或埋入地窖,等待良机重派用场,但是,更多的人直接地把六弦琴拿到路上和广场上当着皇帝卫兵的面烧掉了。他们一边烧一边搓着手说:
“我们对皇帝向来是忠诚的,你们看,只要他一声令下,我们总是照办不误。”
在实际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认为自己最大的义务,就是对统治者百依百顺。但皇帝的卫兵对这些人的做法并不十分赞赏,因为他们非常爱弹六弦琴。因此,皇帝发出禁止弹琴的通令,对他们来说,就像晴天霹雳。
但有些人可克制不住,每当黑夜降临时,他们就把门窗关严,把墙上的所有裂缝塞住。小心谨慎地又弹起了他们心爱的六弦琴,可往往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给抓住了,马上被投进监狱,在那里眼睁睁地等着被砍掉手指头。
在那座城市里,住有一对年轻的好朋友,一个叫皮普,一个叫波普。不言而喻,他们会弹六弦琴,而且弹得非常动人,因此他们根本不想烧掉自己的六弦琴。为了能继续弹琴,他们就在皮普家的干草堆下面,挖了一个地洞。每天晚上他们装着外出去捉蟋蚌,实际是钻进地洞里弹琴。
“这些蟋蟀真够幸运的,”他们笑着对亲邻朋友说。“尽管皇帝发了通令,可它们却照常弹它们的小六弦琴,一点也不怕被砍掉腿。”
一天晚上,皮普在弹累了之后,对波普说:
“你知道我现在想什么吗?”
“我当然知道了,你想最好在皇帝的脑壳上把六弦琴砸碎。”
“不对,那我可舍不得。”
“怎么,你舍不得皇帝的脑袋?”
“嘿,你真笨,我是舍不得我的六弦琴!我想,怎样才能把皇帝教训一顿。”
“在他睡觉时,砍掉他的一个手指头?”
“这个办法不好。”
“那么,你说该怎么办?”
皮普把他的方案告诉给波普,乐得他拍手叫好。
第二天早晨,他们肩挎一只大包出现在王宫门前,请求拜见皇帝。
“我们给皇帝带来一件礼物。”他们俩说。


“暂时不能说,我们要亲自奉献给皇帝。”
门卫官不满地看着他们两人说道:
“看样子,你们两人像骗子”
“您说什么?我们是骗子?告诉您实话吧!我们一个叫皮普,一个叫波普,是这城里有名的木匠。没有一个人不认识我们的,但我们可从来没有骗过一个人。”
门卫官没话可说,只好带他们去见皇帝。
“陛下,现有两个人来求见您,一个叫皮普,一个叫波普,并带来一件礼物”
“好啊,这些年轻的傻小子。那快把你们的东西让我瞧瞧。”
“陛下,这件礼物可非同一般,最好其他人不要留在这里。另外,我们请求您不要发怒,耐心把我们的话听完。”
“你们其他人走开!”皇帝命令说,“好啦,现在说吧。”
“陛下,”皮普说,“我们给您带来一把六弦琴。”
“一把什么?”
“陛下,您可答应过不向我们发怒呀!”
“好好吧!你们继续说,但如果你们胆敢戏弄我,那可没有你们的好处!”
“我们怎么敢戏弄陛下您呢!您看我们两人的脑袋长得多么好呀?我们可舍不得把它交给刽子手。陛下,这把六弦琴能自动发出音调,一不需要学乐谱,二不需要请老师教,三不需花费什么力气就学会了。”
“不仅如此,”波普接上说,“这把琴演奏时从来不用弦。”
“不用弦?你们简直在说胡话!”
“不信,您等会亲自听好了,陛下。”
“这把琴除去能演奏六弦琴的音调而外,”皮普说,“它还能演奏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甚至鼓的声音。”
“这绝不可能!算了,别再吹了。还是让我来听听你们的六弦琴吧。如果你们说的都是实话,我将重重奖赏你们。”
皮普解开大包,取出六弦琴。这把琴果真没有弦,因为还在早晨时,皮普已亲手把它们扯掉了。
“陛下,”皮普庄重地说,“现在我给您演奏一首巴赫交响曲《沙沙响的丝绸》。”
“这个曲名有点不寻常,”皇帝说,“你们先弹吧!”
于是,皮普抱住六弦琴,就用手指头在原来应该有弦的琴弦板上轻轻地划动起来不一会,一种奇妙动听的乐曲响彻了整个大厅,并从门窗传到外面,使邻近的人们惊讶无比。
“谁在弹琴?这胆子可真不小啊!”
厨师问助手,助手问仆人,仆人问管家,管家问大臣,大臣问皇后。皇后一听,二话没说甚至连门也不敲,就闯进皇宫大厅,一进门,只见自己的丈夫正在弹一把没有弦的六弦琴,发出的声音就如一个交响乐队在演奏似的。
“皇帝陛下!”
“快过来,我亲爱的皇后,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人说我不懂音乐了!再也没有人说是我禁止音乐了!我说大臣,你还呆在这里干什么?还不赶快去向全国颁布我的命令:取消不准弹六弦琴的禁令!释放所有囚犯。明天早晨,全国的人都要来皇宫大花园内集合,带上自己的六弦琴。我们将要举办一场隆重的音乐比赛。到时,我也参加!比比看,到底谁的演技高!”
他的话音刚落,马上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六弦琴之父,我们祖国的父亲皇帝万岁!”
“谢谢,谢谢!”皇帝感动地流着热泪说,“我亲爱的皮普和波普,你们使我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要重重报答你们,你们想要什么就请说吧!”


“陛下,我们什么也不要。”皮普说,
“无论什么东西我们都不要。”波普接上说,“我们事先已经说过了,这是赠送给您的一件礼物!”
“不错,你们是这样说的。但总不能让你们空手而归呀。来呀,大臣!把他们的口袋和帽子都给我填满金子,把六弦琴也装满金子,嘿,不必了,现在六弦琴已归我的啦。”
“当然归您了,陛下。”皮普急忙地说,“但是今天晚上,这琴我们得拿回去一下。”
“我们想再细致地修整一下,”波普接上说,“您可能已察觉到了吧,低音管的音调有点不太和谐?”
“一点不错。”皇帝因怕别人说他不懂,急忙地回答说,“此外,高音管好像也有毛病,不时地发出沙沙的声音。”
“我们弹奏的曲名正叫《沙沙响的丝绸》,”皮普说,“可是弹出的琴声却忽高忽低,看来,陛下您说得有道理。”
“它弹出来的音调有点不准。”皇帝得意地又说。
“可不是吗,确实不准。”波普有意顺着他说。
这下可把皇帝陛下乐坏了,他一边笑着,一边想:“嘿,我很快就成了一名音乐行家了。”
“好吧!”他说,“今天晚上你们可以把六弦琴拿回去,但是明天你们得准时赶到,可不能误了我的比赛。”
“你就放心好了,陛下!”
看到这里,读者难免会说:“算了,不用再讲了,故事的结局我们已经猜到了。一定是皮普和波普带着金子,越过国境,逃往其他的国家去了。”
不,故事的结局不是这样的。
“噢,对了,我们明白啦!故事的结局肯定是,皇帝在比赛中弹那把无弦琴,可一点声音也没有,但最后还让他得了奖,因为怕他发怒”
不对,完全不对。
第二天早晨,这把无弦琴重新奏起了巴赫交响曲《沙沙响的丝绸》,听众听得差一点儿忘记了呼吸,在场的优秀音乐家们一致认为,在这次音乐比赛中,皇帝的演技最高。皇帝听后,高兴得手舞足蹈,马上请全国人吃油炸核桃,给每个人颁发金币,最后还特意赠送两打领带给皮普和波普。
到了这个时候,我不得不说实话了。皮普和波普不仅是两个能干的木匠,而且还是一对好样的电技师。皮普事先做了一个像火柴盒一样大的收音机,把它藏放在六弦琴里面。每当皇帝拿起六弦琴(只有他一人能拿,别人谁也不敢碰!),收音机就开始响了起来。总而言之,这是有关电气方面的一个秘密,想要解释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皇帝,他就更不知道了,因为我们开始已说过,他蠢得就像一头驴子。
皮普和波普在拜见过皇帝的当天晚上,经他同意,把六弦琴拿回家里修理,因为他们发现收音机里的一条线路断了。
皇后、大臣,甚至连皇宫里的厨师都比皇帝聪明,他们怀疑这可能是圈套,就像上一次两个骗子戏弄皇帝穿新衣一样。但皇帝不相信,相反却嘲笑他们是捕风捉影
“你们是妒嫉我!”他叫道,“是怕我弹得比你们好!”
可等他独自一人时,他又感到很恼火,因为他只能弹巴赫交响曲《沙沙响的丝绸》。“我要会弹《桑塔卢齐亚》该有多好啊!”他咕哝说,“唉,光想有什么用呀,最好把两个小伙子叫来,让他们再教我弹点什么来着。”
这样,皮普和波普终于又能痛痛快快地弹六弦琴了。到后来,只要皇帝想弹六弦琴,他们无论提什么要求他都答应。
现在如果有人问道,“不管你这个故事的目的性是什么,可皇帝吃了一次亏后,总该吸取点教训了吧,相反”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一个无知的人,如果他总想要别人把他认为是一个最聪明和最有才华的人,那么,他就永远只能是一个无知的人。”

第2篇:宰相和皇帝

有个皇帝爱下围棋,他叫宰相每天派个棋手进宫陪他下棋,可是派去的人总是被皇帝杀得大败,从来没有一个人能下得过皇帝的。皇帝觉得没有意思,有一天他对宰相说:

“唉!咱们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好棋手?”
“陛下,给您派去的全是好棋手。”
“好棋手怎么都下不过我?”
“恐怕不是下不过您,因为您是皇帝。”
皇帝不高兴地说:
“嗨!下棋嘛,比的是棋艺,赛的是高低。去去去!明天找个最好的棋手来,要是赢了我,我决不生气,还重重有赏!”
“陛下如果输了的话,打算赏点什么?”
皇帝左右看了一下,顺手指指龙案上的瓷茶壶说:
“赏他这个!”
提起这只茶壶可不一般,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纸一样薄,叶一般轻,水晶那样透明。左边一条金龙,右边一只彩凤。搁上名山好茶,滚水一沏,盖上壶盖,透过壶壁,看着似烟似雾的蒸气,那龙和风就象在太空云雾之中邀游翻腾,真跟活的一样!在珍宝多如牛毛的皇宫中,那也是数得上的的珍品。
宰相知道这只茶壶是皇帝最心爱的东西,便故意说
“陛下说话当真?”
“当然!”
第二天,皇帝正兴致勃勃地等着最好的棋手来和他下棋,可是走进来的却是宰相本人。皇帝忙问;
“棋手呢?”  
宰相笑笑说: .
“今天我来陪陛下玩一局。”
“啊!是你!”
对奕开始了!宰相步步紧逼,丝毫不让,分割围剿,全不留情。不到半个时辰,皇帝被杀得大败,连一小块都没有活。他气得呼呼的,用哆哆嗦嗦的手指着宰相说:
“你你竟敢赢我的棋!”
“陛下不是说,下棋嘛,比的是棋艺,赛的是高低!“”
“你你给我滚!我我”
“陛下!那只茶壶”
皇帝一听,更是火冒三丈,顺手抓过茶壶盖,朝着已经退到门边的宰相砸了过去!
直到现在,博物馆里那只国宝级的古瓷茶壶,还缺一个盖儿。据说,因为没有原盖,即使沏上茶,配上盖儿,那龙和风也不再遨游翻腾了!

第3篇:皇帝下棋

  象棋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已有记载,到唐朝时发展到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闲着没事都喜欢下上几盘。传说在唐朝时期,象棋中的“车” 并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一次只能走三步,为什么后来变得威力无比了呢?这还要从唐肃宗李亨说起。

  唐肃宗李亨是一个象棋迷,每天宁可不吃饭、不上朝,也要过足棋瘾。朝中只要会下点棋的大臣都被唐肃宗招进宣政殿下过棋。怕大臣糊弄他,每次下棋之前,唐肃宗总要先说上一句:“爱卿只管尽力下,朕不會责怪你们,要是让朕发现你糊弄朕,一定会重责不饶!”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没有大臣赢过唐肃宗。
  高手的世界总是寂寞的,唐肃宗没有对手,心里很郁闷。他的宠妃张良娣善于察言观色,就对唐肃宗说:“皇上,您可是为了找不到对手而忧烦?”唐肃宗说:“是呀,想我泱泱大唐,人才济济,竟无一人棋艺能胜过朕,朕心里怎不郁闷!”张良娣闻言,就上前献出一计,唐肃宗听罢眼睛一亮,连连称妙,说就照你说的去办。
  张良娣的主意就是,举办象棋大赛,先在县里选拔,胜出者可以去州府参赛这样层层选拔,最后产生一名胜出者,不光授予其一品爵位,赏给一万两银子,还将入宫和唐肃宗下棋。
  象棋大赛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在全国举行了,下个棋就可能做一品大员,这是何等的荣耀!于是民间的棋手纷纷前去参赛。
  河南莒州(今山东莒县)刘家庄有一个地主名叫刘崇,家中有土地千亩,膝下却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叫刘韬。刘崇原本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事与愿违,这刘韬看见书本就头疼。他只喜欢下象棋,而且下得很好,整个莒州城都没有对手。刘崇想尽办法也不能唤起儿子读书的兴趣,只得罢了。
  这天,刘韬正在和一个高手下棋,刘崇急匆匆从外边跑来,说:“韬儿,好消息呀,咱终于可以不靠读书也能光宗耀祖了!”
  原来,刘崇得知象棋大赛的消息,喜出望外,赶紧来告诉儿子。刘韬听说后,自信地说:“爹,儿子肯定是大唐第一,您就等着享福吧。”
  经过层层选拔,刘韬被河南巡抚用自己的轿子和卫兵护送到长安参加决赛。
  来到长安的棋手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他们对黄毛小子李韬都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但经过几天的鏖战,这些高手们竟然都败在了李韬手中。
  唐肃宗听闻象棋高手已经选出,非常高兴,在宣政殿接见了李韬。李韬上了殿,只见棋局已经摆开,棋盘是紫檀木雕刻,棋子则用蓝田玉做成,不由得赞叹了一句。


  唐肃宗说:“今天咱们下三盘,如若李爱卿三局两胜,朕就把这棋盘、棋子赏给李爱卿!”李韬问:“万岁爷所言当真?”唐肃宗说:“朕金口玉言,绝无反悔!”
  两个人大战起来,双方杀得好不热闹,横马跳卒,车攻炮轰,你来我往,难解难分。唐肃宗刚开始还觉得对方不过是个黄口小儿,即便在全国大赛中取胜,又岂能战胜久经沙场的自己。可没想到这李韬果然棋艺了得,没走几步,唐肃宗的一个车就被吃掉了,接着又是一个马半个时辰后,唐肃宗被杀得落花流水,只得认输。唐肃宗朝李韬竖起大拇指,夸道:“后生可畏!”
  第二局开始,唐肃宗不敢再掉以轻心,用尽全身解数终于扳回一局。第三局,李韬突然改变棋路,唐肃宗措手不及,眼见着对方步步紧逼,自己的棋子一个个被吃,即将落败。唐肃宗急了,突然拿起一个“车”来,一下跳过了七个格,直接杀向李韬的老帅,同时喊了一声:“将 [jiāng] !”
  这叫什么路数?殿上殿下所有的人都蒙了,旁边监赛的张良娣刚开始也有些懵,不过她很快就反应过来,说:“万岁爷赢了。”
  李韬当然不服气,刚想反驳点什么,张良娣暗暗踩了一下他的脚。李韬猛然醒悟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万岁爷棋艺出神入化,草民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唐肃宗故作大度地一摆手,说:“你下得也不错,朕是大唐第一,你也能算得上大唐第二,这个棋盘和棋子就作为见面礼送给你了。”
  唐肃宗用这招赢了李韬,为了防民之口,宣布象棋的“车”改变路数,只要直行,就可以横行无忌,威力无比。

第4篇:皇帝爱吃鸡角蛋

从前,有位皇帝忽然心血来潮,要吃鸡角(公鸡)蛋。做寿之前三日,下道圣旨,命左班丞相去办。丞相回转家中,坐卧不宁,世上哪来公鸡生蛋。

  事出无奈,只好坐而待毙,交待后事。全家人一筹莫展,只有抱头痛哭。此时,丞相的孙子进屋,见此情形,便要问个水落石出。丞相不得不真情相告。孙子听后,心生一计,对祖父说:“阿公,明天你将宰相官服借我一用,我去见驾。”丞相开始不肯,后来一想反正死到临头,就答应了孙子的要求。次日上朝,孙子穿着官服,跪在皇帝面前。
  皇帝一看是小孩见驾,一查问得知是左班丞相的孙子前来交旨,便问:“你爷爷何以不来交旨?”孩子答:“祖父在家坐月底,怕超过期限,叫我替他交旨。”皇上一听发怒:“胡说,你爷爷是男人,岂能生孩子坐月底?”孩子答:“万岁息怒,鸡角会生蛋,男人自然也会生孩子!”皇帝听了,似有所悟,随口说道:“小小的孩童,宰相的腹佬,看来你也会做宰相!”孩子当即叩谢:“谢皇上隆恩!”皇帝此时才发觉自己说漏了嘴,常言道君无戏言,只好让其祖孙二人同朝为相。
  从此,“皇帝爱吃鸡角蛋”这话便成了俗语。

第5篇:老猎人和皇帝

从前,有个老猎人,练得一手好枪法,不管是空中的飞禽,还是地上的 走兽,只要他的枪一响,都逃不脱他的枪口,真是百发百中。老猎人每天都 出去打猎,这个地方糟踏庄稼和伤害人畜的野兽,几乎都被他打光了,只剩 下一只山羊精,所以这只山羊精就恨死了老猎人。

 这一年,皇帝把皇宫里的皇后、妃子都玩腻了,差人到各处去寻找美人。 可是,从各地找来的姑娘,没有一个能使皇帝称心如意,残暴的皇帝就把这 些姑娘和找美人的臣子,一个个都杀掉了。这次,皇帝又命令两个大臣去找 美人,他对大臣倒约和今成说:“你们如果也找不到美人,我照样要你们的 狗命!”
倒约和今成告别了全家老小,优忧愁愁地离开了京城。他们走呀走呀, 每天从天亮走到天黑,从太阳出走到太阳落,走过了一座座高山大岭,涉过 了一条条大河小溪,走遍了很多地方,可是就没有找到一个能使皇帝满意的 美人。一天,他们走累了,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坐着坐着就商量起来。倒 约说: “唉!我们出来已经几个月了,你说我们回去怎么交差呢?”
今成说:“是呀!看来我们两个也性命难保罗!”
 倒约想了想说:“死就死吧!我们索性去找一个世上最丑的老太婆,抬 到皇宫去气气皇帝,我们死了也甘心呀!”
 今成听了,拍着巴掌说:“好办法!我们就这样办吧!”
 倒约和今成正在商量,被山羊精躲在大树后面听见了,它马上变成一个 又老又丑的老大婆。提着个破篮子,故意从倒约和今成面前走过。倒约见了, 说:“老太太,你到哪里去?”
 老太婆说:“我去打猪草。”
 今成说:“我们把你抬去给皇帝做老婆好不好?”
 老太婆说:“皇帝怎么会要我这个又老又丑的老太婆?”
倒约说:“会要的,只要你愿意,我们就找人把你抬到皇宫去。”老太 婆高兴地答应了。倒约和今成到附近寨子里找了一乘轿子,叫来两个人把丑 老太婆抬去了。
到了宫里,倒约和今成都硬起头皮准备被杀头,谁知从轿子里却走出一 个花枝招展的姑娘。皇帝乐坏啦,当晚就和她成了亲。
不久,年轻美貌的新妃,突然生起病来啦!皇帝急得团团转,生怕她死 掉。有一天,新妃娇声怪气地对皇帝说:“哎哟哟,我的心口痛死啦!曾经 有个医生对我说: 你这个病,只有吃猎人的心才能治好!请皇上给我作 主,帮我治好这个病吧!”
皇帝立刻下令,杀死了很多猎人,取出血淋淋的心来给新妃吃。新妃吃 一颗猎人心,病就能好上个两、三天,吃上十颗猎人心,病才能好个把月。 最后,几乎所有的猎人都被这只山羊精害死了,可是在这些遭难的猎人中就 是没有老猎人。有一天,新妃的病又“发作”了,她两手抱着胸口“哎哟哟” 地叫着在床上打滚,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对皇帝说:“你如果真心爱我,就 把那个老猎人找来,只有吃了者猎人的心,我的心痛病才会断根。”
皇帝听了,立刻派人去找那个老猎人。
 老猎人扛着火枪,带着猎狗,来 到了皇宫。
 皇帝把老猎人带去见新妃,问:“是不是这个老猎人?”


 当她坐 起来打量老猎人时,被猎狗发现了,猎狗猛地扑过去咬她。顿时,新妃一阵 惊慌,就现了原形,变成一只山羊精逃跑了。猎狗汪汪叫着随后紧追,老猎 人也扛起火枪随后追出了皇宫。追呀追呀,山羊精终于被猎狗咬住了脖子, 老猎人赶上来,举起火枪把山羊精打死了。
老猎人为人类除了大害,人人都很高兴。可是皇帝因为失去了一个年轻 美丽的妃子,气疯啦!他恨死了老猎人,心里打着主意,决定暗暗害死他。 于是,皇帝特地派人来请他去皇宫赴宴。老猎人知道这一去凶多吉少,临走 之前嘱咐他老伴和孩子们说:“如果我死了,你们千万不要哭,找一张桌子 摆在堂屋中间,桌子旁边放一把椅子,把我的尸首抬到椅子上坐好,象生前 一样抽烟”说完就走了。
老猎人来到皇宫以后,皇帝陪他一起喝酒。臣子已偷偷把毒药放在老猎 人酒杯里,老猎人虽然悄悄把喝的酒吐掉,但还是有一些毒酒下了肚。老猎 人感到心里火辣辣的很难受,知道毒性已经发作,马上辞别皇帝回家去了。 老猎人跌跌撞撞回到家里,一头栽到床上就死了。他的妻子儿女虽然极为悲 痛却不敢哭出声来。照他的嘱咐,把他抬到堂屋中间桌子旁边的椅子上坐着, 让他象活着的时候一样,手里拿着烟杆在抽烟。
皇帝打发两个臣子去看老猎人到底死了没有?他们躲在老猎人的家门 口,偷偷地看了很久,屋里没有什么动静,只见老猎人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 上正在抽烟。
两个臣子回到皇宫,把亲眼看到的情形禀报皇帝。皇帝很惊奇,他有些 不相信,又亲自跑去看,果然老猎人还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抽烟。皇帝十分恼 火,臣子没有遵照他的旨意办事,他决定把那瓶毒酒拿来亲自尝一口,再把 那个臣子杀掉。谁知这真是毒酒,不大一会皇帝就直挺挺地死在床上了。
这时,老猎人的家里才发出了悲痛的哭声。

第6篇:印度古怪婚俗:戴了绿帽还得付费连皇帝也要遵守

这项古怪婚俗,连皇帝也在遵守,惟一有区别的可能是给王后破处的婆罗门经验更为丰富,地位更为显赫而已。比如卡利卡特的国王娶亲时,就会找一位最为富有以及地位最为显赫的婆罗门,同自己的新娘共度新婚之夜并为其破贞,完成使命后,国王会支付400-500金币给婆罗门,作为其的劳动报酬。


有此婚俗的自然不止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一处。在格陵兰岛,如果一位土著妇女能得到了一位先知的抚爱的话,将会引来众人的艳羡,这位妇女也会觉得脸上有光,认为自己十分幸运,无上光荣。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受到其他异性抚爱的女性的丈夫,不仅不觉得自己戴了绿帽子,还会乐呵呵地支付一些酬金给那位与自己妻子交合的先知,以示谢意。


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其名作《历史》中记载说:“当一个纳撒摩涅司的男子第一次结婚时,在第一夜里新娘必须按照习惯和所有来宾依次性交。”这些如今看来觉得奇怪无比,甚至属于骇人听闻的婚俗,在某一段时间某一些部落确实存在着,甚至盛行,这也许都是群婚制的遗风,在特定的婚俗氛围中存在着。


新婚妻子的初夜权该给谁?如果拿这个问题问十个人,估计有十一个人会回答当然给新郎,或者说那个新婚妻子的丈夫。可如果告诉你不是的呢?你是否会问是不是这个世界无奇不有?那么,现在告诉你,世界就是无奇不有。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新婚妻子的初夜权不仅不属于丈夫,而且,丈夫还得付给那个拥有自己妻子的初夜权的人酬金。

第7篇:天高皇帝远

【注音】tiān gāo hung d yuǎn

【典故】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明黄溥《闲中今古录》
【解释】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偏僻的地方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无法无天
【同韵词】见兔顾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人穷志短、欢娱嫌夜短、耳习目染、帮闲钻懒、挑挑拣拣、同心合胆、大处着眼、心慈面软、......
【英文】theemperorisfarawayasthesky<onemaydowhateverhepleaseswithoutfearoftheinterference>
【法语】loindupouvoircentral,ilestdifficiledesefairerendrejustice
【成语故事】北宋末年,浙江台州、温州一带大旱,百姓饿死很多,朝廷因为官多加上奢侈浪费成风,对救灾一事置之不理,反而加重赋税,人们忍无可忍,于是树起了造反的大旗,旗上写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示例】要论这个省分,又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怕什么呢。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二

第8篇:儿皇帝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典故】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一》

【释义】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卖国求荣的人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攻瑕蹈隙、踪迹诡秘、哀毁瘠立、负薪之议、雨蓑烟笠、书生气、汗马功绩、兔角牛翼、忘形之契、耕耘树艺、......

【年代】古代

【谜语】孩子王

【英语】boyemperor

【成语举例】伪满政府曾经成为日本统治下的儿皇帝。

第9篇:在死牢里长大的皇帝

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他这辈子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这个原本与皇位绝缘的孩子,最后成了一代明主,有人说他是“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监狱中成长的皇帝,还有人根据刘病已的事迹编写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乌龙闯情关》。刘病已是怎么做到的?经历了什么样的传奇?所有的一切都得从公元前92年、汉武帝末年的长安城说起。

  那一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丙吉迎来了自己政治命运的重大转机。丙吉自幼学习律令,曾经担任过鲁国的狱吏,因有功绩,被提拔到朝廷任廷尉右监(廷尉的高级助手,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官)。遗憾的是,在朝廷中任职,仅仅需要政绩是不够的。丙吉显然不适应中央的复杂关系,不久因涉案受到株连,罢官出京,到外地去担任州从事(封疆大吏的高级助手)。
  现在丙吉毫无征兆地接到调令回长安任职,尽管满怀疑惑,但也赶紧收拾行囊回京。
  这一年,长安城内发生了“巫蛊之祸”。这场大祸发生在年老的汉武帝和并不年轻的卫太子刘据之间。刘据因受敌对势力和佞臣们的诬陷,为父皇汉武帝所疑。他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败被迫自杀。其母、武帝皇后卫子夫也随之上吊自杀。汉武帝在盛怒之下,丧失了清晰的判断力,严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卫太子全家被抄斩,长安城有几万臣民受到株连。许多京官被削籍为民。因“巫蛊之祸”案情复杂,涉案人员极多,加上许多京官本身又受到株连,因此朝廷从地方抽调办案人手。丙吉因为担任过廷尉右监,与本案没有牵涉,因此被调回长安参与案件审理。
  在政治高压和白色恐怖之中,所谓的案件“审理”完全是一句空话。一切都已经被定性了,丙吉等人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贯彻上意、完成程序、惩罚犯人。具体到丙吉的任务,则是主管长安的监狱。
  长安的天牢中有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因为受“巫蛊之祸”的株连被关入大牢。他就是卫太子的孙儿,汉武帝的曾孙。卫太子刘据纳史良娣,生下了皇孙刘进。皇孙刘进纳王夫人,生下了这个婴儿,称为皇曾孙。小婴儿刚出生就遭到“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等亲人都遇害身亡。小婴儿尚在襁褓之中,政敌们不知道如何处置他,就将他关在大牢中等待命运的审判。
  尽职的丙吉在检查监狱时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当时的婴儿经过长期的啼哭,又长期缺奶,早已是奄奄一息。善良的丙吉于心不忍,就暗中在牢房中找了两个刚生育还有奶水、人又忠厚谨慎的女犯人(一个是淮阳人赵征卿,一个是渭城人胡组)轮流喂养这个婴儿。丙吉还给小婴儿找了一间通风、干燥的牢房,提供了冷暖适中、物品齐全的条件。
  在接下去的几个月里,丙吉每月得到俸禄,就先换来米肉供给牢房中的小皇曾孙。他坚持每天检查婴儿的生长情况,不准任何人惊扰孩子。有时候,丙吉实在太忙或者生病了,也派家人早晚去探望小皇曾孙,看看被褥是否燥湿、饮食是否得当。然而监狱中的条件毕竟恶劣,刚出生的皇曾孙经常得病,甚至数次病危,丙吉都及时地命令狱医诊断,按时给孩子服药,才使孩子转危为安。丙吉的俸禄原本就不宽裕,现在又要照顾一个体弱的婴儿和两位奶妈,但他总是先想着婴儿,精心照料。如果没有丙吉无微不至的照顾,小皇曾孙早就死在狱中了。两位犯罪在监的奶妈也将小皇曾孙视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就这样,可怜的孩子在狱中竟然奇迹般地成长了起来。
  当丙吉在监狱中细心照顾尚是犯人的皇曾孙的时候,监狱外的“巫蛊之祸”还在继续,连年不绝。小皇曾孙已5岁了,还没有离开过监狱的高墙。丙吉觉得将孩子终身养在监狱中终究不是办法,就试探着请高官贵族收养这个孩子,给孩子正常的成长环境。当时的高官显贵们一知道孩子的来历,都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收养。没有办法的丙吉只好继续照顾着小皇曾孙。在小孩子一次大病痊愈后,丙吉看着体弱多病的小皇曾孙,替他起名为“病已”。意即孩子的病已经全好了,以后再也不会得病了。这个孩子于是就叫做了“刘病已”。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生了重病,往来于长杨、五柞宫殿之间调养。有人想在汉武帝病重间再次兴风作浪,指示看风水的上书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多疑的汉武帝竟然派遣使者命令官府说,关押在长安监狱中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杀之。老皇帝希望通过这样决绝的做法来扫除一切对自己权力的威胁。
  内谒者令郭穰连夜赶到丙吉主管的监狱,要执行皇帝的旨意。丙吉勇敢地抗拒圣旨,命令关闭监狱大门,拒绝使者进入。他隔着墙壁高喊:“皇曾孙在这里。其他人因为虚无的名义被杀尚且不可,更何况这是皇上亲生的曾孙子啊!”
  双方僵持到天明,郭穰还是进不去监狱。他只好返回宫中将情况报告给汉武帝,并弹劾丙吉抗旨。汉武帝受到这次挫折后,反而头脑清醒了许多,叹气说:“这也许是上天借丙吉之口来警示我吧!”
  汉武帝没有追究丙吉的罪过,也没有继续下达杀犯人的圣旨,相反却宣布大赦天下。说来也奇怪,不久汉武帝的病竟然好了。
  丙吉主管的监狱一下子就空了。刘病已的两位奶妈分别回淮阳和渭城去了。刘病已也不再是犯人了,可以做一个自由的普通百姓,真正算是虎口脱险了。丙吉忙张罗着给刘病已找一个去处。他终于打听到刘病已的父亲史皇孙刘进的舅舅史家。史家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卫太子刘据,就是史良娣。当时史家还有刘病已的舅曾祖母贞君和舅祖父史恭,一家人住在长安近郊的杜县。丙吉便把刘病已送到杜县史家。史恭见到这个外甥的儿子,史老太太见到这个曾外孙,惊喜交加,接过了抚养大任。老太太对刘病已异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只有5岁的刘病已当时还没有记忆,在新的、舒适的环境中,对之前的监狱生活逐渐淡忘了。他对长安监狱中的高墙、两位慈祥的奶妈和那可以自由出入的丙吉的印象越来越模糊。史家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为了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环境,也刻意不提长安的监狱。丙吉回到长安,继续去做他的官,绝口不提刘病已的事情。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成为过去式。
  晚年的汉武帝最终知道了“巫蛊之祸”的真相,明白了儿子刘据的苦衷与冤情。他悔恨不已,下诏罪己,开始为案件平反。刘病已的命运开始改变。
  临终前,汉武帝依然对亲自害死儿子耿耿于怀。他想到刘据这一脉中还保留着一个独子刘病已,于是下诏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员)将他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室的牒谱,正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成员身份。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血缘身份是个人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对于皇室政治来说,血缘尤其重要。它通常是一个人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对于刘病已来说,在恢复皇室身份之前,尽管他是前太子的孙子,但作为被排除在皇室队伍外的人,他是毫无政治前途可言的。相反,他可能成为政治祸害的来源,因此达官贵人们都不愿意收养刘病已。可怜的孩子只能住在舅祖父家里。现在,刘病已恢复了皇室身份,不仅上升为贵族阶层,而且具备了进入政治核心的可能性。更值得留意的是,刘病已的血脉出于汉武帝嫡长子刘据,而且是刘据这一脉唯一的后人。尽管他还没有封爵,但政治前途无量。
  按照制度,未成年的皇室成员由掖庭令看管抚养。刘病已也从杜县舅祖父家被接到了长安来接受抚养教育。巧的是,当时的掖庭令张贺年轻的时候是刘据的家臣。刘据生前对张贺非常好,张贺也始终念着前太子的恩德。现在,他很自然地将这种感情转移到了对前太子的孙子的身上,对刘病已的抚养教育格外上心。
  张贺不仅在职权范围内处处优待刘病已,而且自己资助刘病已读书游学。刘病已慢慢长大后,张贺还为他迎娶了暴室的啬夫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依靠妻子许家、张贺和舅祖父史家的关心和资助,刘病已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他向东海澓中翁学习《诗经》,喜欢读书,也非常用功,闻名一时。同时,刘病已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这是当时上流社会的普遍爱好,但刘病已没有沉溺其中,相反却利用游玩的机会,观察风土人情,深知人民疾苦,接触到了真实的社会。刘病已虽然在长安居住受教育,但还是经常回杜县史家居住。他终身都非常喜欢杜县一带的山水,“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史恭的儿子刘病已的表叔史高、史曾、史玄都和刘病已在一起玩耍长大。史称他“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年轻的刘病已在关中一带游历学习,小有名气。


  成年后,刘病已居住在长安的尚冠里。他继续交结官民,名声越来越大。
  与刘病已分开后,丙吉转任了车骑将军军市令,后来升迁为大将军霍光的长史。霍光很器重他,又将他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我们后人不知道共同居住在长安的刘病已、丙吉二人是不是经常遇到。我们知道的是,丙吉对刘病已恭敬如常,绝口不提当年之事。刘病已竟然不知道丙吉就是当年那个抚养自己的狱官。
  在刘病已18岁的时候,丙吉又给了他一个大恩。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汉武帝的儿子、年轻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没有留下子嗣。大将军霍光奏请皇后征昌邑王刘贺为新皇帝。七月,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霍光以刘贺淫乱多罪而废黜了他。于是,中国大地出现了短暂的没有皇帝、又缺乏继承人选的情况。
  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多次讨论继承人选,都难以决定。新的皇帝首先要从汉武帝的子孙中挑选,而且辈分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刘弗陵没有子嗣,刘贺已经被实践排除了;汉武帝的儿子中在世的还有广陵王,但是广陵王无能无德,汉武帝生前就将他排除在皇位继承人选之外了,现在自然也不能再去迎立他这一支的人选;燕王一系也出自汉武帝亲子,但是燕王刘旦谋反自杀,属于大逆不道,他的子孙自然也丧失了继承资格。
  现在剩下的就只有同是汉武帝儿子、并曾经是太子的卫太子刘据这一系的人选了。
  在这一系人选中,只有刚满18岁的刘病已一人而已。
  丙吉及时抓住机会,向霍光进言说:“将军您受孝武皇帝襁褓之托,任天下之寄。不幸孝昭皇帝早崩无嗣,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义废之,天下莫不服从。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一举。我看现在大臣们所讨论的人选都是在位的诸侯宗室,忽视了那些还没有爵位,尚在民间的皇室子孙。将军,您是否记得,武帝临终前的遗诏中提到将皇曾孙刘病已认祖归宗,由掖庭抚养。这个刘病已就是前太子刘据的孙子。我在他幼少的时候见过他,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刘病已通经术,有美材,举止有度,名声在外。希望大将军先让刘病已入侍皇宫,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那么天下幸甚!”
  霍光觉得丙吉的建议非常有道理,觉得刘病已不论从血统还是才干上都适合做皇帝,就下定了尊立皇曾孙刘病已为皇帝的决心。
  统揽大权的霍光点头后,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于是霍光和众大臣上奏皇太后说:“按照礼法,大宗无嗣,可以择旁支子孙中的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已,由掖庭抚养长大,至今已经十八岁。他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继嗣孝昭皇帝之后,奉承祖宗,为天子。”皇太后同意。
  皇宫随即派使节到尚冠里的刘病已家里,伺候刘病已洗沐更衣。太仆以軨猎车载着刘病已,先到宗正府中。随即,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拜见皇太后,被封为阳武侯。之后是群臣奉上玺、绶,恭迎刘病已即皇帝位。刘病已于是拜谒高庙,向列祖列宗宣布登基称帝的消息。 刘病已就是汉宣帝。他即位后,对张贺、史恭等人知恩图报,加官晋爵,甚至连子孙都大加封赏。对于丙吉,汉宣帝认为他有拥立的功劳,依惯例晋封为“关内侯”(关内侯不是正规确切的侯爵,而只是表明受封者的侯爵资格)。
  刘病已并不知道丙吉在幕后对自己的两次大恩。在他心目中,张贺、史恭等人的功劳要比丙吉更大。朝廷中的官员也都不知道丙吉与新皇帝的关系。丙吉为人敦厚,依然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在争功夺利早已是常态的政坛上,丙吉的品德显得格外地高贵,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
  过了许多年后,刘病已排除权臣亲政。一个名叫则的老宫婢离开皇宫后,生活困难,于是就让别人替自己向当时的掖庭令上书请功。则在上书中说自己曾经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是自己在艰难困苦中抚育了当今的皇上,要求朝廷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有关部门对这样的上书不敢怠慢,呈送给汉宣帝御览。


  刘病已看到上书,脑海中许多模糊的印象逐渐汇集起来。他隐约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似乎还有许多故事被遗忘了,自己的童年不应该只局限在5岁之后。但是刘病已已经回忆不起确切的情形了。好奇、感恩的情绪促使刘病已下令掖庭令亲自去询问宫婢则详情。
  宫婢则陈述了自己对皇帝的养育之恩,并说所有的事情当年的监狱官、现任御史大夫丙吉都可以证明。掖庭令就把宫婢则带到丙吉的府中,与丙吉当面确认详情。年老的丙吉认出了这个老宫婢。他说自己的确见过则,但是她根本不是皇帝当年的奶妈。
  丙吉指着宫婢则,这才将当年长安牢狱中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述说出来。宫婢则当年是在牢狱之中,丙吉也曾经让她照顾小皇曾孙。但是则并不尽心喂养,有的时候还责打刘病已。丙吉说:“只有淮阳人郭征卿、渭城人胡组才算是皇上的奶妈。”丙吉把自己和两个奶妈当年在狱中共同抚育刘病已的艰难、害怕和无奈动情地告诉了掖庭令。
  刘病已听到后,既震惊又感动。他脑海中有关童年的点点滴滴全都串联了起来,一幕幕感人的景象逐一再现。丙吉有旧恩却不言功,甘于幕后,令皇帝感叹不已。
  刘病已迅速做出决定,下诏免则为庶人,但念其在自己年幼的时候有过喂养举动,赐钱十万给她养老;下诏地方寻找胡组、郭征卿两位奶妈。地方官回报说这两个人已经死了。刘病已再下诏寻找两人的子孙,找到后厚加赏赐。在这里,历史显得多么的有情有义。胡、郭两位当年的囚犯,忠厚善心,虽然一生备受磨难,但最终还是得到了报答。
  对于丙吉这位救命恩人和道德君子,刘病已专门下诏给丞相说:“朕幼年卑微之时,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有旧恩,功德无量。《诗》曰:亡德不报。朕要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使节去丙家授封时,丙吉已经病重,不能起床下地。刘病已就让人把封印纽佩带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丙吉因为自己的善举、谦让和高尚的道德,不仅获得了皇帝的尊崇,也赢得了朝野的敬佩。
  丙吉死后,朝廷追谥他为“定侯”。
  长安人伍尊年轻的时候是监狱的小吏,看到了丙吉抚养刘病已的一幕。刘病已即位后,伍尊劝丙吉向皇帝上书请功,被丙吉谢绝。后来,刘病已的儿子汉元帝刘奭在位时,伍尊上书说:“先帝(刘病已)在时,臣曾上书向朝廷陈述我看到的一切。结果上书经过丙吉手中,丙吉谦让,删去了臣的言辞,都将功劳归于胡组、郭征卿。”汉元帝时期,朝野依然对丙吉的高尚行为大为称赞。
  整个西汉王朝都非常尊崇丙家。丙吉的博阳侯是世袭的,丙吉的儿子丙显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丙显行为失措,曾经犯下大罪。朝廷看在丙吉的功劳上,对丙显的罪行免于追究。丙家子孙都世代继承侯位,直到王莽篡汉时才绝。

第10篇:历史上唯一被乱马踩死的皇帝

宋钦宗赵桓,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他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昏君,其父亲和他也是一路货色,同样昏庸无道。

     
 公元1125年,金朝分兵两路大举南侵,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下太原、燕京两城。十二月,当金兵入侵汴京(今河南开封)之际,毫无准备的宋徽宗在不得已之下,依照大臣李纲的建议宣布把自己的皇位让给了儿子赵桓,赵桓即位,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并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而他的父亲徽宗则做上太上皇,南逃躲避战乱去了。
     
 新即位的宋钦宗也是个不中用的皇帝,优柔寡断,几次想南逃,被李纲极力劝阻才被迫留下。宋钦宗封李纲为“亲征御营使”,率兵痛击攻城的金兵。由于钦宗没有抗击金兵的决心,加之战乱频繁,使得他越来越胆战心惊,懦弱无能的他便找金人议和,被金人索以黄金白银数千两。后来钦宗又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     
 钦宗与金人议和成功后,金兵退去,此时南逃的宋徽宗又回到了京城,继续他享乐无度的生活。公元1126年,金人再次向北宋发起进攻,十一月金兵围困汴京开封,宋钦宗还想和第一次一样求和,不做积极军事准备,结果更便利了金兵的进攻。  
    
 公元1127年春天,金人南下渡黄河破宋京东京(今开封),把宋徽宗、宋钦宗关押至金营,金太宗下令废掉徽宗、钦宗二帝。随后,徽宗、钦宗、太后、皇后、妃子、公主、驸马、亲王大臣等共3000多人被装上囚车,运送回金国当奴隶。  
    
 经历了100多年的北宋王朝终被金国灭掉了,这个事件发生在北宋靖康年间,因而史称“靖康之变”,或亦称“靖康之耻”。
     
 靖康之变”悲剧性事件的发生,不但使北宋王朝彻底地灭亡了,而且也给宋徽宗、钦宗二帝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八月,金人抵达都城上京,金太宗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又将徽、钦二帝发配至韩州(今辽宁昌图北,亦说吉林梨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往北国边陲小镇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囚禁起来,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四月,宋徽宗赵佶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病死于五国城的一囚牢中,钦宗悲伤不已,失 声痛哭。此时的宋徽宗已被囚禁了9年,死时年仅54岁。
     
 宋微宗死后,钦宗仍一直被囚禁着,那么后来宋钦宗又是怎么死的呢?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绍兴二十六年六月(公元1156年),金国皇帝完颜亮下令把分别囚禁的宋钦宗赵桓和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暂放出来,让他们去比赛马球,以作娱乐。耶律延禧善于骑术,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钦宗皇帝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完颜亮下令把赛马球场地里的马群放开赶到赛球场,结果钦宗被乱马踩死,终年57岁。      
 桓的死讯直到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才传到南宋,其弟高宗赵构为其上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
     
 赵桓身为堂堂一国之君,贵为九五之尊,居然被金人俘虏囚禁,当作取乐的玩物,被乱马踩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真可谓是空前绝后。

第11篇:石鼓敲出来的皇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后,官商勾结横征暴敛,天下百姓怨声载道。适逢荒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各地好汉纷纷揭竿而起,继而引发天下大乱。西汉宗亲刘玄、刘秀,为光复汉室江山,共同加入了绿林军,占据在河南南阳一带,拥立刘玄为皇帝,公开与王莽朝廷对抗。

 王莽得信大怒,下令调集四十余万大兵,浩浩荡荡从四面八方赶赴河南,意在将刘玄、刘秀一举歼灭,铲除后患。
 当时,刘玄、刘秀率领的绿林军只有九千人马,双方力量悬殊太大,刘玄主张弃城而逃。时任偏将军的刘秀闻讯后,急忙上前献计,一方面主张刘玄坚守昆阳,一方面自告奋勇外出去搬救兵。
 却说刘秀独自一人离开河南后,将自己化妆成一个游山玩水的官家书生模样,骑上一匹快马,沿古道向湖北方向飞奔而去。这天中午,刘秀跑到一个小镇上,抬头看见路边悬挂着一个醒目的招牌,上书有“骡马店”三个大字。此时刘秀正是人困马乏之际,见状后当即翻身下马,牵马来到客栈,叫人先将坐骑牵到后院处喂料饮水,自己在客栈前厅饭店的一靠窗处落座了。
 刘秀叫了酒肉,尚未下箸,忽听门口处一片哗然。有人高声说道:“视而不见见天意,福兮祸兮吾先知。”
 刘秀正感惊诧,从门口处走进了一个长发披肩,疯疯癫癫的道士。那道士进屋后,径直走向刘秀桌前,一把抓起酒壶,先是仰天长饮,后又用手去抓盘子里的牛肉吃。
 店中的酒保看见了,连忙过来轰他:“疯道士,你又犯病了不成?赶快出去,再不走,小心我拿开水烫你!”
 刘秀见那疯道士目光犀利,知他是假痴不癫,绝非等闲俗人,便拦住酒保说道:“算了,算了,那一份就送给这位道士吃吧,你再去给我另拿一份过来吧!”说完,又拿出一些钱币递给了酒保。那酒保看了看手中的钱币,不好再说什么,转身进厨房去给刘秀端酒肉去了。
 眼前的那个疯道士显然是饿极了,他一手拿酒壶,一手抓牛肉,如风扫残云般,片刻将桌上的酒肉打扫了个一干二净,最后,他拍拍自己的肚皮唱道:“饱了,饱了!”言毕,盯住刘秀看了看,突然从自己的衣衫上撕下了巴掌大小的一块破布,依旧唱着对刘秀说道:“主公赏酒肉,暖我大肚皮,吃了不白吃,送你二寸衣!”说完,将那破布往刘秀手中一塞,继而转过身去,晃晃荡荡地走了。
 刘秀往手中一看,见布条上竟写着一首小诗:主公画像此店有,暗藏杀机不可留,逃生还需向东走,峡谷卧马仰天吼。
 刘秀看完,大吃一惊。隔窗再看疯道士,那疯道士却早已不见了人影。此时,那酒保已经重新端上了一份热气腾腾的酒肉上来,送到了刘秀的桌前。刘秀得知此店有陷阱,哪里还敢再食用,他灵机一动,大声呼喊道:“那疯道士好生可恶,我好心送他酒肉,他却趁机偷走了我的钱!”边说边快步冲向后院,牵出了自己的白龙马,翻身上马,一路向东而去。
 刘秀刚刚离开,忽听客栈背后有人高喊:“刘秀逃跑了,快追!”
 刘秀不敢回头,一路上快马加鞭,只想尽快摆脱对方的追赶,怎奈胯下的白龙马已经急行了一上午,在骡马店的客栈中,刚刚才饮了两口水,嚼了两嘴料,此时又被刘秀紧催着一阵猛跑,腿蹄渐渐发软,哪里还能跑得快!
眼看追兵越来越近了,不时还有飞箭擦着刘秀的耳边射来,情况危急,刘秀决定撇开大路走小路,掉转马头,向旁边一个峡谷口冲去。
 白龙马拐进大峡谷后,弓箭够不着了,想着追兵不远,刘秀继续打马快跑。谁知,这峡谷内全是鹅卵石,净绊马腿,白龙马没走出多远,脚下失蹄,一声嘶鸣,轰然卧倒在谷底河滩上不动了。


 刘秀见状,悲从心起。慌乱中,突然想起疯道士布块中写下的那句诗“峡谷卧马仰天吼”,此时不吼更待何时,他随即仰天长吼:“苍天哪,快帮帮我刘秀吧!”
 话音刚落,忽听身后传来了一声轰隆隆的巨响。待刘秀看时,身后的峡谷口处自天而降落下一块万斤重的巨石,不偏不倚,正好卡在峡谷的路口处,阻断了追兵的通行道路。
 刘秀暗说一声“天助我也!”弃马沿峡谷往前急走。正走着,忽闻耳边有人喊话:“主公请上马,跟我走吧!”,抬头一看,见前边有人牵了两匹马向自己走过来,正是在客栈中给他通风报信的“疯道士”。疯道士不但牵有两匹马,另一匹马背上还挂着两把长柄小铜锤。刘秀顾不得多想,从疯道士手中接过了马缰绳,那疯道士骑马在前边带路,刘秀紧跟在疯道士的身后边。
 天黑时分,两人来到一个村子处,刘秀又饥又累,叫道士停下,说:“多谢道长搭救,追兵不见了,咱们在这里休息一夜,明天再走吧。”
 道士下马后,递给刘秀一个小布袋,袋子中装两把黄豆,还有一块巴掌大小的布条,刘秀打开布条,见上面照例写着四句话:天黑留宿村东头,鸡鸣起身望月走,马槽遇险撒黄豆,敲击石鼓有神助。
 见刘秀不解,那道士对刘秀解释说:“此锦囊妙计是家师预知未来的脱险办法,我奉师父之命,下山营救主公,请主公收好此锦囊,并依计行事,方可脱离险境矣!”
 刘秀接着又问:“恩公你是谁?尊师又是何方高人呢?”道士这才介绍说,他叫李简,本是先楚老子后代,因修道不得要领被赶出宗门,后在盘龙山巧遇了修道高人盘龙仙人,被仙人收为弟子。这盘龙仙人乃世间少有的奇人,道法无边,武功深厚,虽久居深山,对世间万物却了如指掌,对未来更有未卜先知之能。他算定,主公在此当有大劫,日后方有大成,故在三天前派弟子下山在骡马店客栈等候,让弟子一路护送主公,渡过难关,成就大业!
 刘秀听罢,忙向盘龙仙人隐居的方向拜了三拜,然后对道士李简说道:“既然尊师指点,我们就按照仙人的意思,留宿到这个村的最东头吧!”
 当晚,刘秀又困又累,一倒下就睡熟了。正睡得香时,忽听见有两声洪亮的鸡鸣声传来,刘秀一激灵,连忙翻身起床,叫醒道士李简起来赶路。
 两人骑马走了很远,见天上依然是月色朦胧,许久也不见有太阳出来。再看远处的村落,到处一片寂静,并未见有一家乡民起来掌灯生火,早起造饭。刘秀担心是走错了方向,便叫醒路边的一个看瓜人,声称自己要买瓜,谁知,那村夫被叫醒之后,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气呼呼地嚷道:“搞什么鬼呀,鸡还没有叫呢,半夜三更你们买什么瓜呀!”
 听说这里鸡还没有叫,刘秀以为自己是在梦中听见鸡叫,或者是仙人给自己托梦了,他一边向看瓜人道歉,一边打听往东去的道路,那看瓜人听说后,告诉两人,他们离开昨晚留宿的那个村庄,至少前进有六十里地了。
 再说那些追杀刘秀的官兵,被峡谷口巨石挡道后耽误了些时间,等沿途追到刘秀留宿的村庄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带兵的官员,只好命令士兵就地安营扎寨,待鸡叫天明时进村搜查。虽然他们一个东头一个西头,但双方却皆不知情,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个村东头的公鸡,比村西头的公鸡整整提前一个时辰打鸣,刘秀由此多跑出了六十里路。追兵查实刘秀已经远逃的消息后,连忙在山顶上点燃烽火,各驿站接连用烽火传书,将刘秀逃跑的方向往远方的驻军通报。


 刘秀二人甩掉了追兵,以为前方没有危险了,放弃小路直奔大道。正走着,突见前方有一队战车战马一字排开,横拦在大路中间,疯道士李简见官兵不多,便摘下长柄铜锤,冲锋在前,瞬间砸开了栅栏、战车,强行冲过了关口。
 见朝廷要犯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了,设卡官兵担心自己会被杀头问罪,连忙组织人员,跨上战马、驾驭战车,一路向前穷追不舍。眼看就快要追上了,刘秀往旁边一瞅,见大路边摆放有一溜排的大马槽,马槽旁边还有一个大水坑,看样子,这里曾经是通行客商饮马歇脚的地方。疯道士李简连忙提醒刘秀:“马槽遇险撒黄豆,主公快快撒豆借兵啊!”刘秀闻言,依计从口袋中摸出了一把黄豆,向那大马槽处撒了过来。

第12篇:女皇帝武则天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的称号),十四岁那年,就服侍太宗。当时太宗的御厩里,有匹名马,叫“狮子驄”,长得肥壮可爱,但是性格暴躁,不好驾驭。
  有一次,唐太宗带着宫妃们去看那匹马,跟大家开玩笑说:“你们当中有谁能制服它?”
  妃子们不敢接嘴,十四岁的武则天勇敢地站了出来,说:
  “陛下,我能!”
  太宗惊奇地看着她,问她有什么办法。武则天说:“只要给我三件东西:第一件是铁鞭,第二件是铁锤,第三件是匕首。它要是调皮,就用鞭子抽它;还不服,用铁锤敲它的头;
  如果再捣蛋,就用匕首砍断它的脖子。”
  唐太宗听了哈哈大笑。他虽然觉得武则天说的有点孩子气,但是也很赞赏她的泼辣性格。
  唐太宗死了后,按照当时宫廷的规矩,武则天被送进尼姑庵。这当然是她很不情愿的。
  唐高宗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就看中了武则天。即位两年后,他把武则天从尼姑庵里接出来,封她为昭仪(妃嫔的称号)。后来,又想废了原来的王皇后,立武则天做皇后。这件事遭到很多老臣的反对,特别是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说什么也不同意。
  武则天私下拉拢一批大臣,在高宗面前支持武则天当皇后,有人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别人管不着。”唐高宗这才下了决心,把王皇后废了,让武则天当皇后。
  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使出她那果断泼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对她的老臣一个个降职、流放,连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不多久,那个本来已经十分无能的高宗害了一场病,成天头昏眼花,有时候连眼睛都张不开。唐高宗看武则天能干,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给她管了。
  武则天掌了权,渐渐不把高宗放在眼里。高宗想干什么,没有经过武则天同意,就干不了。唐高宗心里气恼,有一次,他跟宰相上官仪(上官是姓)商量。上官仪是反对武则天掌权的,就说:“陛下既然嫌皇后太专断,不如把她废了。”
  高宗是个没主意的人,听了上官仪的话,说:“好,那就请你去给我起草一道诏书吧。”
  两个人的说话,被旁边的太监听见了,那些太监都是武则天的心腹,连忙把这件事报告武则天。等上官仪把起草好的诏书送给高宗,武则天已经赶到了。她厉声问高宗说:“这是怎么回事?”
  唐高宗见了武则天,吓得好像矮了半截。他把上官仪起草的诏书藏在袖子里,结结巴巴地说:“我本来没这个意思,都是上官仪教我干的。”
  武则天立刻下命令把上官仪杀了。
  打那以后,唐高宗上朝,都由武则天在旁边监视;大小政事,都得由皇后点了头才算数。
  公元683年,高宗死了。武则天先后把两个儿子立为皇帝中宗李显和睿(音ru)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废了,把睿宗软禁起来,自己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这一来,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对。
  有个官员徐敬业被武则天降职,借这个由头,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武则天找宰相裴炎商量。裴炎说:“现在皇帝年纪大了,还不让他执政,人家就有了借口,只要太后把政权还给皇帝,徐敬业的叛乱自然会平息。”
  武则天认为裴炎跟徐敬业一样,都想逼她下台,一气之下,就把裴炎打进牢监;又派出大将带领三十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徐敬业兵少势孤,抵抗了一阵,就失败了。


  接着,又有两个唐朝宗室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也被武则天派兵镇压了。
  经过这两场小小的兵变,全国恢复了安宁,没有人再敢反对武则天。武则天巩固了她的统治,就不满足太后执政的地位了。
  有个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伪造了一部佛经,献给武则天。那部佛经里说,武则天本来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
  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统治天下。
  又过了几月,有个官员名叫傅游艺,联络了关中地区九百多人联名上书,请求太后即位称帝。武则天一面推辞,一面提升了傅游艺的官职。结果,劝她做皇帝的人越来越多。据说当时文武官员、王公贵族、远近百姓、各族首领、和尚道士,上劝进表的有六万多人。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接受大家的请求,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第13篇:藏在井里的皇帝

隋朝的军队在大将韩擒虎的率领下攻入南朝陈的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在搜索皇宫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陈朝的皇帝陈叔宝了。在所有的宫殿、花园都查找遍了的情况下,有个士兵在后宫的景阳井上,看到有条绳子通入井下。于是这个士兵马上通知同伙。这伙士兵朝井喊了半天也没有人吱声,于是就有人拣起碎石向井下投去,一不会儿就听到井下有哭声了。军士们觉得有门儿,便一齐往上拉绳子。果然从井里拉出了一男二女。那男的正是陈后主陈叔宝,他的脖子上还系着陈朝皇帝的大印;那两个女的,就是陈后主的两个妃子张丽华和孔贵嫔。

  原来,在隋军入城时,陈宫乱作一团。陈后主无路可走,便想出跳井一法。但是他见井就怕死了,于是就想出了用绳子拴在腰间的办法,连同他两个心爱的妃子,一齐下井了。
  韩擒虎接到士兵通报的消息,急忙赶到井边,一看果然抓住了陈后主,心里非常高兴,就把他们押起来,最后送到隋都长安,当了隋朝的俘虏。

第14篇:皇帝养“猪”

 南朝宋废帝刘子业昏庸无道,他担心他的叔叔们在外地反对他,便把他们全都召到京城,拘禁在皇宫里。

  闲来无事,刘子业以戏弄叔父们为乐。湘东王刘或、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佑三人体格肥胖,又都年长,刘子业十分怕他们三人篡权,总想找机会杀了他们。他给刘或起名叫“猪王”,并把刘或的衣服扒光,用木槽子盛饭,让“猪王”去舔食,自己拿着棍子“牧猪”。
  刘或当“猪”,心里害怕,说不定哪天要被刘子业杀掉。亏得刘休仁多智,替他打圆场,才免去一死。
  一天,刘子业让人把刘或手脚绑了起来,中间穿上木杠,叫人抬向厨房,说:“今天要杀猪了。”
  刘或一听大惊失色。刘休仁在一边却笑着对刘子业说:“这口猪还不能杀。”
  刘子业问:“为什么?”
  刘休仁说:“等皇太子生日时,杀猪取心肝,那有多好。”原来,刘子业的一个妃子刚生过太子不久。
  刘子业一听,觉得有理,便笑道:“也好,且把猪押到廷尉那里关起来,以后再杀。”
  过了几天,刘休仁对刘子业说:“把猪长期关在廷尉的监狱里,一定会掉膘的。俗话说,猪应豢养,不宜久拘。”刘子业觉得此话在理,就把刘或放了出来,终于使刘或保住了一条命,后来还当了皇帝。

第15篇:亡国皇帝讥讽奸臣

 晋初的贾充原先在魏主曹髦的手下当官。他依附司马昭,充当司马氏篡魏的爪牙。公元 265 年,他亲自带领军士,闯入魏宫,杀死了曹髦,并拥立司马炎当了晋朝的第一个皇帝。为此,贾充得到司马炎的重用,被封为高官。

  偏是这位贾充干了坏事后不知回避,常常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去,终于惹出了一场不快。
  晋武帝司马炎灭了吴国,俘虏了吴帝孙皓,心里十分高兴,便在宫中摆了酒席,令孙皓侍宴。几杯酒下肚,司马炎不禁十分得意,指着孙皓的座位说:“朕设此座待卿,已经好几年了。”意思是说,我早就想抓获你了。不想孙皓笑了笑,指了指司马炎的座位说:“臣在南方,亦设此座待陛下。”司马马炎一听,也哈哈笑了笑,觉得孙皓答得很合体,一时又找不出回敬的话来。
  不知什么时候,贾充钻了进来。他为了捧司马炎的臭脚,故意给孙皓出难题,就问:“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皮,不知此刑施于何人?”实际上是在揭孙皓滥用酷刑的短处。
  孙皓抬头看是贾充,就不紧不慢地说:“人臣敢为弑逆(指杀死皇帝),及奸邪不忠,方加此刑。”
  贾充听了此言,顿时羞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退下了。

第16篇:蒙骗不了的皇帝

 汉昭帝继位的时候只有 8 岁,他遵从父亲的遗诏,由老成持重的大将军霍光辅政。

  时间一久,另外一些人便对霍光忌恨起来。以左将军上官桀和长公主为首一伙人便想方设法陷害霍光。
  有一次,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保护皇帝的禁卫军),又把一个校尉调到自己府里工作。上官桀他们便抓住这个机会,派个心腹,冒充燕王刘旦的使者,假造了一封燕王的信,送进皇宫。信上说:“听说大将军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耀武扬威地坐在跟皇帝一样的马车里,又自作主张,调用校尉。这种不尊重皇上、滥用职权的人哪像个臣下?我担心他准有阴谋,对皇上不利,我要求到皇宫去保卫皇上。”
  汉昭帝把这封信看了又看,最后放在了一边。
  第二天早朝,大将霍光知道有人告他的状,吓得摘下帽子,趴在地下等待汉昭帝发落。旁边站着的上官桀等人却很得意,心想,这回看你霍光怎么解释。
  这一年汉昭帝年仅 14 岁,他见霍光跪下不肯起来,便操着还未成年的童音说:“大将军请起,你尽管戴上帽子,我知道有人陷害你。”
  众大臣听了都愣住了,霍光也站立起来,又是高兴又是奇怪。只见小皇帝把那封书信拿过来对众人说:“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尉又是最近的事情,两件事情一共不到 10 天的工夫。燕王远在北方,他怎么能知道这件事呢?就算是知道,马上写信,马上派人来送,也不会赶到长安呀。再说大将军要作乱,也用不着调用一个校尉。这明明是有人陷害大将军,燕王的信分明是假的。”
  一语即出,众大臣暗服汉昭帝的英明。汉昭帝又命人追查信的来源,上官桀怕露馅,就劝说道:“这是件小事,陛下不必追究了。”
  打这起,汉昭帝开始怀疑上官桀了。

第17篇:抓阄抓出来的皇帝

王莽末年,各地农民及地主官僚纷纷起义,全国处在四分五裂状态之中。

  各部起义军的首领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不约而同地想出了拉大旗作虎皮的主意。他们四处寻找西汉刘氏皇室子弟当皇帝,以便以兴复汉室为借口来统领其他起义军。
  不长时间,就找到了西汉景王的后人刘盆子、刘茂和刘孝三人。只是这三人由谁来当皇帝,众起义军首领都争执不下。最后终于想了一法:抓阄。
  起义军在河南郑县城北修了一个高坛,坛上设立景王神位。众首领向神位“祷告”了一番,然后抬上一个竹筐来。只见筐里有三个竹片,这就是让刘氏三子弟抓的“阄”。
  刘孝年长先抓,是一个空白竹片。第二个由刘茂来抓,又是一个空白竹片。最后当然是刘盆子抓到,只见上面写着“上将军”三个字。
  主持仪式的樊崇一看,忙把刘盆子扶到高坛中央,然后率领众起义军下拜,一时间坛下高呼万岁,黑压压跪了一大片人。
  刘盆子年方 15 岁,是一个放牛娃,身上穿着破衣服,光着脚。他从来也没见过这阵势,顿时吓得跑下高坛,把抓来的“神符”扔了就要溜走。樊崇一见着了急,忙叫人把新皇帝抓了来,命人严加看守。就这样,刘盆子当了起义军的傀儡皇帝,一直当了 3 年。

第18篇:皇帝也领工资

 自宋太宗赵光义以后,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而且每月都有,相当于月薪。

  且说没有放弃工资的宋太宗、宋真宗他们,作为皇帝,不方便亲自去填工资单,每月那1200贯历来是由“左藏库”送过去。所以从形式上来说,皇帝的工资是左藏库给发的。
  左藏库在隋唐时就有,是太府寺下属机构,太府寺掌管天下财富,左藏库则储存天下财富。宋初不设太府寺,而是沿袭五代,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对国家财政进行管理,左藏库即在三司之下,与右藏库、内藏库一起,对盐铁进行专卖。度支盈余,户部赋税、皇庄租税、各地方长官进贡以及各项专卖所带来的货币与实物进行集中的收支管理。
  其中皇庄租税、地方进贡以及宫廷主持的专卖收益,是交由左藏库管理的,这些财务集中于左藏库,用来给京官发补贴,给御前侍卫发饷,给太子公主、后妃们发生活费,以及给皇帝发工资。
  左藏库收入来源中,皇庄租税和各项进贡是微不足道的,大量收入还是来自于专卖。帝制时代常见的专卖品无非是盐、铁、茶、酒之类。然而这些属于政府财政,不属于宫廷财政,专卖收益再多,也不能划归左藏库,左藏库能利用的专卖品只有土地。宋代以后,元明清三朝都有“楼店务”,这种结构其实就是搞土地专卖的,该机构经宫廷授权,对城区尤其是都城内的国有土地进行出租,或者开发后再出租。每年收取大笔租金,除地方分成之外,大部分都流向左藏库,宋太宗时期,楼店务“以所收钱供禁中脂泽之用,日百千”,给皇帝发工资绰绰有余。
  凡是号称有道明君的皇帝,都爱标榜自己“无增赋敛”,全是通过搞创收“以增岁月”,其实他们的创收形式单调得很,不过是圈一片地,说它属于国有,然后拿来专卖罢了。皇帝会说这是创收,而我们知道这叫剥夺。

第19篇:皇帝爱上木匠活

大明末期,明光宗登基一个月后就驾崩了,他的儿子朱由校做了皇帝,史称明熹宗。

  朱由校不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却是个天生的木匠,最喜欢做的事,莫过于锯木、刨木、油漆、木工,手艺高明得很。他所宠信的太监魏忠贤总是趁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奏章去请他批阅。朱由校怎肯放下心爱的木工不理?把手一挥,说道:“别来打扰,这点小事你就瞧着办去吧。”这一来正合魏忠贤的意,他就去照自己的意思办了。
  看到魏忠贤这么有权,朝里自有一批谄谀无耻之徒前去奉承他,皇帝是万岁,那些人就称魏忠贤做九千岁,这些个大大小小的官儿们为了讨好魏忠贤,更上一步,拼命搜刮民脂民膏,这么一来,老百姓苦不堪言。
  朱由校每日在宫中干木匠活,时间一长也腻烦了,魏忠贤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小宦官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忠贤。为了让皇帝继续沉迷其中,不理政事,魏忠贤赶紧召集亲信们,商议对策,最后,终于想出了一计,那就是策划一个天下木匠大比武,选出的佼佼者,可以进宫与皇帝比试木匠手艺,最终得胜者将会获得丰厚回报。魏忠贤进宫将这个主意与朱由校一说,朱由校也觉得很新鲜,很刺激,就满口答应下来。
  魏忠贤回到府上,就命令手下人全力策划这件事。
  且说山东兖州府有一个老木匠,名叫赵三,这赵三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后来见皇帝昏庸,奸臣横行,疾恶如仇的他就将书卷扔进了火炉中,然后跟人学起了木匠。赵三年过半百才有一子,起名赵富贵,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赵三亲自教他读书,他都能过目成诵,被当地人赞为神童,不过,赵三却没有让赵富贵去参加科举,等儿子年岁稍大一些时赵三让他跟着自己学做木匠。
  赵富贵十八岁时,木匠手艺已经炉火纯青,无论是做家具,还是雕刻,附近州县无人能比得过,许多有钱人都专门找到他,让他给打家具,所以赵富贵的活儿一直不断,年头忙到年尾。
  这天,赵富贵正在家里忙活,爹爹赵三赶集回来了,却是一脸的怒气,赵富贵忙问出了什么事,这才知道原来是县里贴出告示,说的就是当今皇帝要举办木匠大赛的事情,要有实力的木匠报名,赵三怒气冲冲地说:“一个堂堂的皇帝,整日不理朝政,却喜欢做木匠;一个五体不全的宦官,不去伺候皇上,却要参与政事,做九千岁!你说这世界岂不是乱了套了?”赵富贵随声附和。
  第二天,赵富贵忽然对赵三说:“爹爹,我想了一夜,决定要去参加木匠大赛。”赵三吃了一惊,说:“你想通过这件事来光宗耀祖吗?告诉你,这等祸国殃民的事情,我是不会让你去的。”赵富贵就说了自己的打算,原来他对自己的木匠手艺很是自信,这次参加比赛说不定就会夺冠,到时就会进京见到皇帝,而这也是见到皇帝唯一的一次机会,到时他会找机会劝谏皇上,让他迷途知返。赵三迟疑着说:“你这想法靠谱吗?”赵富贵说:“为了天下黎民,我可以一试。”
  半年之后,经过层层选拔上来的十名顶级木匠进了京城,其中就包括赵富贵,他们在魏忠贤的九千岁府进行最后一次比赛,选出的佼佼者就可以进宫与皇帝进行尖峰对决。
  又经过三天比赛,最终,赵富贵以精湛的手艺过关斩将,如愿得了第一。
  入宫前,魏忠贤将赵富贵叫到身边,首先叫下人托出一盘白花花的银子,说要赏给赵富贵,他看见赵富贵的眼睛一下子变得贼亮,接着使劲咽了几口唾沫,心里就有数了:这家伙贪财,可用。
  魏忠贤对赵富贵说:“你即将进宫与圣上对决,这是何等的荣耀,但是有几句话我要交代你。”赵富贵忙跪地,说:“九千岁大人,您有什么话吩咐小人就是。”魏忠贤说:“当今皇上的木匠手艺自认为天下第一,所以他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找一个比他手艺高许多的人,这样他的手艺才能得以再次提高,所以这次进宫,你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技术来与皇上比赛,一定要他认输,而且要让他输得心服口服。”赵富贵满口应允表示一定照办。


  于是赵富贵就被送进宫去,这时,宫中的比赛场已经布置好,各种木料、工具也一应俱全,朱由校与赵富贵进场,由魏忠贤担任评委,接着比赛就开始了。
  第一项比赛是雕工,朱由校拿过一块黄花梨木,赵富贵则挑了一块杨树板,现场的人眼睛都要鼓出来了,因为杨树板质地疏松,根本就不是雕刻的材料。接下来,两个人挑了几样工具,就开始雕刻,过了约莫一个时辰,两个人都完工了,众人看去,只见朱由校雕刻的是一幅仙童献瑞图,那仙童面带笑容,手捧仙桃,他的身后还有一只梅花鹿,嘴中叼着一朵灵芝,整个图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止。
  再看赵富贵的那个,却看不出是什么图案,上面布满木屑,乱糟糟一片,魏忠贤正想指责他,忽然,赵富贵拿起那块杨树板抖了一抖,木屑纷纷落下,众人再看,就见那杨树板上竟然出现了一幅八仙过海的图案,但见,铁拐李坐在葫芦之上,悠然自得;汉钟离手摇芭蕉扇,逍遥超脱;吕洞宾手捋长髯,仙风道骨八位神仙,八种不同的姿势,八种不同的神态。
  众人看得呆了,过了好久,朱由校大叫一声:“好。”众人才回过神来,纷纷竖起拇指连连夸赞赵富贵手艺高强。
  朱由校对魏忠贤说:“就单从雕刻这一项,朕就知道赵爱卿的手艺比朕不知高出多少,所以不用再比下去了,朕认输了。”接着他将头转向赵富贵,说:“朕要拜你为师,跟你学习木匠手艺。”说完,朱由校竟然要跪下身来,给赵富贵叩头,赵富贵忙上前,搀住了朱由校。
  从此,赵富贵就留在宫中,教朱由校木匠手艺,朱由校也一心一意跟着他学手艺,更加不理朝中之事,魏忠贤高兴极了。
  赵富贵整天与皇帝厮混在一起,慢慢熟悉起来,两个人年龄相仿,又有共同语言,到最后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半年后,赵富贵对朱由校说:“皇上,您是愿意做一个有作为的千古一帝还是想做一个手艺天下第一的木匠?”朱由校不假思索地说:“是后者。”接着他说,“其实朕心里很清楚,朕是一个合格的木匠,却远不是一个合格的皇上。”赵富贵听罢他的话,并没有接下话茬,他好像在自言自语地道:“一块朽木,其实就是烧火的材料,有人却非要拿它做房子的栋梁,其结果一定是屋塌人亡。”朱由校听他这么说,眉头先是皱了一下,接着心里动了一动。
  几天后,朱由校忽然失踪了,一起不见了踪影的还有木匠师傅赵富贵,朱由校还留下了一道禅位圣旨,宣布即日起退位,因为他没有子嗣,所以就由他的五弟朱由检即皇帝位,而这个朱由检一直对魏忠贤专权深恶痛绝,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所以魏忠贤闻听这个消息,立时就慌了,但是因为事出突然,魏忠贤被弄得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想对策,迅速继位的朱由检就命令御林军将魏忠贤控制起来,接着将其余党一网打尽。
  据传说,朱由校是跟着赵富贵潜出京城,自此云游四方,遍访天下名师,终于学得了精湛的木匠手艺。因为他手艺一流,身份又特殊,故而野史上称他是继鲁班之后的天下第一木匠。

第20篇: 白痴皇帝

晋武帝和他祖父、伯父、父亲都是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可是他的儿子太子司马衷偏 偏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低能儿。朝廷里里外外都担心,要是晋武帝一死,让这个低能儿继承 了皇位,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太子,但是不敢明说。有一天,在晋武帝举行宴会的时候,大臣 卫瓘(音gun)假装酒醉,倒在晋武帝的御座面前,用手抚摸着座位,嘴里含含糊糊地 说:“这个座位太可惜了!”晋武帝马上懂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假装听不懂,说:“你在胡说些什么,准是喝 醉了吧。”接着,吩咐侍从把卫瓘扶起来送走。打那以后,谁也不敢向晋武帝再提这件事。晋武帝毕竟也有点犹豫。他想试试他的儿子到底糊涂到什么程度。有一次,他特地送给 太子一卷文书,里面提出几件公事,要太子处理。太子的妻子贾妃,是个机灵的女人,见到这卷文书,连忙把宫里老师请来,替太子代做 答案。那个老师很有学问,写出一份卷子,引经据典,答得头头是道。贾妃看了挺满意,旁边有个略懂文墨的太监却提醒她:“这份卷子好是好,可是皇上明 知太子平常不大懂事,现在写出这样一份卷子,反倒叫他怀疑。万一查究起来,就把事情弄 糟了。”贾妃说:“对,亏得你提醒一下。那么还是你来另写一份吧。写得好,将来还怕没你的 好处!”  那个太监就另外起草了一份粗浅的答卷,让太子依样画葫芦抄写一遍,送给晋武帝。晋武帝一看,卷子虽然写得很不高明,但是总算有问必答,可见太子的脑子还是清楚 的。俗话说: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能将就也就将就过去了。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太子司马衷已经三十多岁。按理说,三十多岁的人已经可 以处理政事了。但是晋武帝到底不放心,立个遗诏,要皇后的父亲杨骏和他叔父汝南王司马 亮一起辅政。晋武帝临死的时候,只有杨骏在身边。杨骏为了想独揽大权,和杨皇后串通起 来,另外伪造一道遗诏,指定杨骏单独辅政。晋武帝一死,太子司马衷即位,这就是晋惠帝。晋惠帝即位以后,国家政事他一件也管不了,倒是闹出一些笑话来。有一次,他带了一批太监,在御花园里玩。那是初夏季节,池塘边的草丛间,响起一片 蛤蟆的叫声。晋惠帝呆头呆脑地问身边的太监说:“这些小东西叫,是为官家,还是为私人呢?”太监面面相觑(音q),不知该怎样回答。有个比较机灵的太监一本正经地说:“在 官地里的为官家,在私地里的为私家。”惠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有一年,各地闹饥荒。地方的官员把灾情上报朝廷,说灾区的老百姓饿死的很多。这件 事给晋惠帝知道了,就问大臣说:“好端端的人怎么会饿死?”大臣回奏说:“当地闹灾荒,没粮食吃。”惠帝忽然灵机一动,说:“为什么不叫他们多吃点肉粥呢?”

大臣们听了,个个目瞪口呆。

第21篇:没有鼻子的皇帝

公元 685 年,拜占廷帝国强有力的君主君士坦丁四世英年早逝,他的长子查士丁尼年仅 16 岁就继承了这份庞大的家业,称为查士丁尼二世。

这个年轻人生性残忍、任性,权力欲很强,处处想模仿他的祖先查士丁尼一世,渴望继续开创大业。他有野心、有魄力,在他的统治下,帝国曾一度辉煌。但是,他的专横和任性最终却使他失去了民心,葬送了他祖先开创的延续了 100 年之久的伊拉克略王朝。
查士丁尼二世继位之初,东方边境的形势很好,阿拉伯表示愿意交纳贡品,与拜占廷和平相处。这样,查士丁尼二世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巴尔干半岛上。公元 688 年,他下令对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夺回了被斯拉夫人占领的萨洛尼卡,还迫使他们向拜占廷俯首称臣。然后,他又把斯拉夫人大批地向东边移民,让他们到小亚细亚一些被战争破坏的地区,恢复那里的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国防。
查士丁尼的移民政策不仅强加于斯拉夫人,同时也强加于居住在叙利亚边境的马尔代特人。
马尔代特人世代居住在大山里,对各处山隘险要了如指掌,作战勇敢,经常帮助拜占廷抵御入侵的阿拉伯人。当阿拉伯与拜占廷议和之后,查士丁尼二世便自作主张地将这些山民迁往内地和沿海,他还把一大批塞浦路斯居民迁到基齐库斯附近,建立新城。他将新城命名为查士丁尼城。这样一来,使得许多塞浦路斯城镇荒废,岛上的大批居民不愿离开故土家园,在迁徙中纷纷逃亡。
查士丁尼的移民政策虽然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却给这些地区的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这使他丧失了民心。当公元 691 年与阿拉伯又发生战争时,尽管皇帝御驾亲征,仍一败涂地。斯拉夫军人集体叛变,投奔到阿拉伯方面,成为阿拉伯军队的重要力量。查士丁尼侥幸得以逃脱。
在宗教方面,他也采取了与罗马教皇对抗的政策,甚至下令派人到罗马城去拘捕教皇到君士但丁堡来受审。这一做法激怒了东方民族,罗马的民兵和拉温那的民众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教皇。查士丁尼二世的特使无处藏身,跑到教皇宫中乞求饶命。
由于查上丁尼刚愎自用、暴躁易怒的性格,做了许多危害贵族和人民利益的事,使他自己四面树敌。而他身边的两位近臣斯蒂芬和塞奥多布斯更是为虎作伥、残忍贪婪,对于心怀不满的人一概采取无情的镇压态度,监牢里关满了各类“人犯”,其中也确有企图策划谋反的政治犯。曾经在征服亚美利亚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莱昂提图斯也因“图谋不轨”的罪名,在狱中苦熬 3 年。他对查士丁尼恨之入骨,发誓要寻机报复。
后来由于军事上的需要,查士丁尼二世释放了莱昂提图斯,并重新起用他。这对莱昂提图斯来说是复仇的好机会。公元 695 年,他在希腊军区起兵,打出造反的大旗,民众纷纷响应,大军攻下君士坦丁堡,迫使查士丁尼二世宣布退位。
菜昂提图斯下令把倒台的皇帝押到竞技场,当着千千万万民众的面,割掉了他的鼻子。在公元 7 世纪,施鼻刑是拜占廷常用刑罚,查士丁尼的父亲君士坦丁四世就曾割掉他两位企图夺权的弟弟的鼻子。在权力斗争中,被割掉鼻子是象征失败者的屈辱。然后,查士丁尼被发配到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半岛上,关押在克尔松城。
但是,莱昂提图斯治理国家也不在行,他当了 3 年皇帝之后就被军人推翻,而且同样被割掉了鼻子,打入修道院。这次登上王位的是提庇留二世。
流放在克尔松的查士丁尼由此又看见了希望。3 年来,他从没有承认自己的失败,内心充满复仇的火焰。他凶狠、残忍,同时也是个顽强的人,他开始策划逃离克尔松。

第22篇:末代皇帝剪辫子

清军入关之后,顺治皇帝于1645年下令,汉族男子必须剃发梳辫,“遵依者为我朝之民,迟疑者同逆民之寇”。凡不按要求剃发留辫的,格杀勿论。从此,中国男人头上拖起了一条辫子,而且一直拖了二百多年。

  辛亥革命之后,国民政府下令剪去辫子。命令一下,全国立即掀起一股剪辫热潮,但也有一些守旧分子不愿剪辫,革命党人在街上看到之后,便上前拦住,强行施剪,剪完之后,方许离去。后来改强行剪辫为劝说剪辫。革命党人纷纷上街宣传,教育人民自觉剪辫。上海曾在大东门火神庙举行一次剪辫大会,聚集了一千多人,通过演讲宣传和引导,其中大部分人当场剪辫。上海小南门内的群学会还发起了义务剪辫活动,由受剪者自选发型,剪平头的一律免费;留分头的,请专业理发师来理,仅收费一角。前来剪辫的络绎不绝。有一个叫徐志棠的采用奖励办法剪辫,他宣布三天之内来他这里剪辫的,不仅不收费,还奉送大肉面一碗,结果吸引了三百多人前来剪辫。此后,自觉剪辫逐渐形成风气。

  许多革命党人和留学生为表示反清之决心,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将辫子剪去了。两江总督瑞方有个在英国留学的儿子,打来电报说也要剪辫,瑞方回电不允;儿子又打电报请求,瑞方再回电制止;儿子再打电报,电报往复频繁,后来瑞方在朋友的劝说下勉强同意了。为此事,往复电报费用花去8000元,后来有人戏说瑞方儿子的头真珍贵,剪个辫子耍花8000元。

  末代皇帝溥仪,见人们大都剪了辫子,也动了剪辫之意。但他这个想法遭到太妃和他的师傅们强烈反对,认为他作为皇帝必须遵守祖先留辫子的传统。后来,博仪请了一位英国教师庄士敦教他英文,庄士敦也厌恶中国人脑后的辫子,讥笑它像条猪尾巴,这对溥仪影响很大。

  一天,溥仪命剃头太监将他的辫子剪去,吓得剃头太监面无血色,跪在地上哀求“皇上”另请别人。溥仪见他吓得那个样子,拿起剪刀,亲手把辫子剪了下来。现在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一条黑色长辫,据说那就是溥仪剪下来的辫子。

第23篇:皇帝的新装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他为了要穿得漂亮,把所有的钱都花到衣服上去了,他一点也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新衣服,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逛公园。他每天每个钟头要换一套新衣服。人们提到皇帝时总是说:"皇上在会议室里。"但是人们一提到他时,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在他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很轻松,很愉快。每天有许多外国人到来。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说他们是织工。他们说,他们能织出谁也想象不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的色彩和图案不仅是非常好看,而且用它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作用,那就是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正是我最喜欢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织出这样的布来!"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叫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他们摆出两架织机来,装做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机上什么东西也没有。他们接二连三地请求皇帝发一些最好的生丝和金子给他们。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却假装在那两架空空的织机上忙碌地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我很想知道他们织布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他立刻就想起了愚蠢的人或不称职的人是看不见这布的。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在。他相信他自己是用不着害怕的。虽然如此,他还是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过这种布料有一种奇异的力量,所以大家都很想趁这机会来测验一下,看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笨,有多傻。

  "我要派诚实的老部长到织工那儿去看看,"皇帝想。"只有他能看出这布料是个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头脑,而且谁也不像他那样称职。"

  因此这位善良的老部长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工作地点去。他们正在空空的织机上忙忙碌碌地工作着。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老部长想,把眼睛睁得有碗口那么大。

  "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不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那两个骗子请求他走近一点,同时问他,布的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他们指着那两架空空的织机。

  这位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还是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我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难道我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织工说。

  "啊,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说。他戴着眼镜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说我对于这布感到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到您的话真高兴,"两个织工一起说。他们把这些稀有的色彩和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儿。这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里去时,可以照样背得出来。事实上他也就这样办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很多的钱,更多的丝和金子,他们说这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腰包里,连一根线也没有放到织机上去。不过他们还是继续在空空的机架上工作。

  过了不久,皇帝派了另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看,布是不是很快就可以织好。他的运气并不比头一位大臣的好:他看了又看,但是那两架空空的织机上什么也没有,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您看这段布美不美?"两个骗子问。他们指着一些美丽的花纹,并且作了一些解释。事实上什么花纹也没有。

  "我并不愚蠢!"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担当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因此他就把他完全没有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番,同时对他们说,他非常喜欢这些美丽的颜色和巧妙的花纹。"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回去对皇帝说。

  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这美丽的布料。

  当这布还在织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这样,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住的地方去。这两个家伙正以全副精神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您看这不漂亮吗?"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丽的花纹!多么美丽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空的织机,因为他们以为别人一定会看得见布料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真是荒唐!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配做皇帝吗?这真是我从来没有碰见过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啊,它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表示十二分地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装做很仔细地看着织机的样子,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见。跟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看出更多的东西。不过,他们也照着皇帝的话说:"啊,真是美极了!"他们建议皇帝用这种新奇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上这衣服亲自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真美丽!真精致!真是好极了!"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纽扣洞上的勋章;并且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第二天早晨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在头天晚上,这两个骗子整夜不睡,点起16支蜡烛。你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完成皇帝的新衣。他们装做把布料从织机上取下来。他们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又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亲自到来了。这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他们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等等。"这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着它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衣服的妙处。"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们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因为实际上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把身上的衣服统统都脱光了。这两个骗子装做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一件一件地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围那儿弄了一阵子,好像是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裾(注:后裾(Slaebet)就是拖在礼服后面的很长的一块布;它是封建时代欧洲贵族的一种装束。)。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式样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大家已经在外面把华盖准备好了,只等陛下一出去,就可撑起来去游行!"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么?"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叫大家看出他在认真地欣赏他美丽的服装。那些将要托着后裾的内臣们,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真的在拾其后裾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么着,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声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裾。

 导出为word
本文地址:https://www.youshenghuiben.com/ertonggushi/81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有声绘本网 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内容

你想说什么呢?

(评论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