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问答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 2018-09-10 09:49:30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1张

    杂家论谈

    沈阳快乐迪管理公司技术部经理

谢定慧堂邀请。白天没有时间,晚上认真回答一下。先生问的是,当下国人对传统国学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这个问题其实不小,社会上争论很多、分歧很大,不太好回答。其实,答案早就有了,就是耳熟能详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看法。但是,这句话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不明确,本人不赞成这个说法。其一、什么是精华和糟粕?常见的情形是:同一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观点对立;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在不同的时间点和环境下、对待不同的人和事,精华和糟粕的内容又有所变化。其二、怎样提取精华、去掉糟粕?因为有些时候精华和糟粕骨肉相连,真正做到庖丁解牛不容易。所以这句话好说不好做。二、国学的范围和内容。对于传统国学的范围和内容,有时也有分歧。一般通行的看法,以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之经、史、子、集为基础蓝本,具体讨论时略有增删,做为传统国学的大致范围,较能为大众所认可。经,以儒家完整的理论经典面貌出现;史,以中华民族的改朝换代之政治、地理、历史等内容为要;子,以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为主;集,以诗文词类集等方面的文学成就示与后人。同时,再补充一点,就是流传于民间、不见于正式记录的潜规则文化,称之为“遗”。所以,我认为,经、史、子、集、遗,这样分类,就算比较完整的传统国学内容。三、国学的由来和历史。国学一词,本是个相对西学的概念。国之有别才有国学;中国本土之学问谓之“国学”。它是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在分析、探讨、论证中国近代相对于西方列强的衰败根源,以及探索救国救民、改朝换代道路时提出的概念。当时,文艺界、学术界、军政界基本上都把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指向了国学。国学的核心代表—孔孟之道,更成了众矢之的,在新文化运动中人人喊打。矫枉必然过正,这种高压形势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文化大革命”结束。直到上世纪末,所谓的“国学”都抬不起头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财富迅速积累,社会急骤转型。理想的市场经济,本质上应该是公民社会、个体自由平等的法制经济。然而传统的中国社会是王权社会,没有契约文化和法制传统,依法治国的制度建设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就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立和完善起来。于是,社会出现了信仰坍塌、道德滑坡的不良现象。财富的简单增加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人们的文化理念和基本素质也不可能同步达到现代公民社会的匹配要求。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面对不满意的社会现状,整个社会在思考、寻求解决之道。国学热的回潮就是人们探索解决之道的现象之一。四、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问?在不同流派的文化、学问之间,浅层次地进行比较分析,根本找不出优劣、对错的结论,只能徒增烦恼、纷争,甚至对抗。要想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更深的哲学层面,在宇宙、世界、人的本源本质上去找寻答案。1、人是什么?人是从属于宇宙客观世界的、具有主观意识的万物之灵,以“我”的形式存在,具有物质肉体和精神灵魂。宇宙是客观存在,空间上无边无垠;时间上无始无终。人是宇宙的一分子。生,来于宇宙;死,归于宇宙。所以,“我”也具有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以人的角度立场看,宇宙也只由“我”和“自然”两部分构成,“我”之外皆属“自然”。所以,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法自然”,“我”说了不算;“道”本“无名”,是“我”予以“名”状。“我”有别于“道”,在于有“意识“”,因而要能动、生存、发展、扩张,要认识“我”之外的“自然”,于是能动、感知、交流、探索;于是知识、学问、文化诞生并积累。“我”是能动的、自私的、排他的。但“我”也是有边界的,因为“道”无限而“我”有限。“我”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就产生了“学问”。哲人凭智慧悟道,愚者以蛮力穷举。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人类的一切学问皆为“我”学。这样,以“我”的角度看宇宙全局,学问就分为两大部分:研究“我”、“我们”的学问称做“内学”;和“我”、“我们”与“自然”互动之学问,称做“外学”。再扩大一下范围,在阶级社会里,国家范围内的“我们”之学,称为“国学”,或称做“本学”;本国之外的学问,称为“他学”。这样,国学的相对概念就不仅仅是“西学”那样的狭窄了。五、对待国学的正确态度。有了上面的论述,当下国人对待中华传统国学的正确态度就应该比较明朗了。1、乾隆举全国之力,历十三年编纂的《四库全书》,无论怎样规模宏大,都明显偏科:内学广而外学寡。经、史、子、集、遗诸学问,多是以人治和治人为要的“内学”,而对自然规律、科学技术的“外学”学问几近乎零。用这样的比例严重失衡的学问治国,沦落为落后挨打的局面,很冤吗?这也是清末民初集体声讨所谓“国学”的根本原因所在。历史已经证明所谓的国学是导致落后失败的东西,隔了一百多年,又有人以五花八门的目的、不加分辩地鼎力推崇,不合适吧。2、人类历史的总趋势是:从愚昧走向文明;从迷信走向科学;从个人专制走向人民民主;从王权社会走向公民社会。中国的封建专制史比较长,以《四库全书》为代表的国学,其根本立场是维护封建王权私有制。经、史、子、集,把儒家经典置于首要就是明证。这样骨子里有悖现代民权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学问,今日如若有所继承,也要首先把与王权思想的有关的立场骨架部分拿掉。这样一来,经、史、子、集、遗,还剩下多少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知灼见、符合人类发展前进的通用性知识、以及可用于提高现代公民素质、有益人们精神享受的文化艺术精品,请读者自己明辩吧。六、几点结论和建议。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我们一要尊重、二要扬弃、三要继承。1、尊重、敬佩但不要迷信。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国学,肯定是智慧超群、才高八斗的古代先贤代表的作品,经历史涤荡,而沉积下来。我们尊重先贤的品德、智慧、能力、方法、技巧、功劳和精神,但不能盲目接受、崇拜他们的结论。先贤的智慧和能力再高,在物质基础、技术手段和知识面上,肯定不及现代的普通人。受条件所限,他们的结论或作品一定有瑕疵,我们没必要无条件地奉为圭臬。2、扬弃要慎重。不要不暇思索和论证,轻易肯定或否定祖先的遗产,因为它们是已经经过时间检验过的产物。简单地批判和盲目地承袭,同样都是不严肃的态度和行为。3、要科学地继承。祖产来之不易,简单地放弃,另起炉灶,不一定就比古人做的更好。所以先进行科学的透视、检查后再继承,是比较科学严谨的作法。有两个要点:一看古人说的对不对、是不是真理;二看是不是符合未来人类发展的潮流和趋势。4、庖丁解牛、科学继承。不赞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模棱两可、不严谨、不科学、两头堵、万金油的说法。以个人目的和好恶随意扬弃,没有公认的标准和方法,只会带来烦恼、纷争甚至对抗。对待国学,我们应该使用“庖丁解牛、科学继承”代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5、努力建成“我之本学”。对待不同文化冲突和取舍,历来意见有别。洋务派代表张之洞首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践上证明不成功。我们应该开放胸怀,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认真地构建“我学”、新时代的“本学”。“我”在哲学上有时间和空间摡念,古人不是我、外学也不是本学。只有本我的学问才是有意义的真学问。顽固不化地抱残守缺、孤芳自赏、自圆其说是“爱国贼”;不顾实际地、不科学地肓目引进、拿来主义、丧失自我是“卖国贼”。在某些方面,我们的邻居日本、美国比我们做的好。“不唯古、不唯书、只唯实。立足自我、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建立我学”应该是正确之道。任何一个文明的复兴,都不是简单的复古倒退;而是在生动的创新实践中建立“我之新学”的再次辉煌。祝愿中华民族早日复兴!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1张

    无功用行

世界大势,浩浩汤汤。

传统国学也好,现代科学也好,都是大势当中的一些浪花而已。

东西好不好,看看是否能经得起时代大势的洗礼就知道。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3张

该不该大力推进,找块试验地尝试下就知道。

若是不相实际尝试,广播个预期,宣传个预期也行。

若是社会接受不了,在宣传期当中,社会思潮就会掀起极大的阻碍。

若是社会能接受,民众无所谓,自然是平静的接受。

若是在宣传期,就被社会大力欢迎,那还等什么?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4张

但是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不要推进的好,甚至连尝试都不要。

原因很简单。

题主的把问题本身就给说错了。

什么叫传统国学?

其实国学这个概念包含的内容很多很杂。

有些国学小分支,现在本来就很流行,根本无需大力推进。

若是现在还得不到流行的国学分支,必然是不受现代人欢迎的。

得不到现代人欢迎的分支难道还要大力推行嘛?

不知某些人心中到底想要干什么!!

难道要让现代人学习古人嘛?

这样的政策谁会接受。

影视剧上面演的自然美,

影视剧上的事情也让现代人认识了古代的一些社会真实。

礼太繁琐,限制太大,自由的现代人如何能接受。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5张

若是题主如此问:经过改良的现代国学,是否该大力推进。

呃!!

若是这个问题,请题主先说说,现代国学究竟改良了什么?具体内容又是什么?

知道了这些内容,然后大家可以再讨论。

或许到那时

支持大力推进的人会占绝大多数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6张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1张

    成云社初心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浅尝则止比较好。

国学主要应该是儒家,道家,实际上法家的作用也很大,只是没有被明确提倡。

这三家的说法是有些冲突的,但他们说的都对,只是适应不同的历史环境。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8张

法家适用于竞争激烈的乱世,

儒家适用于发展快速的治世,

道家适用于安逸平和的盛世。

他们的哲学理论都很深,如果推广不好,很容易造成社会价值观错乱。

乱,反而是不好的了。

所以拿出几句好用的话,浅尝则止讲讲就好。

心灵扶助者〔成云社〕~初心√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1张

    正气的理智喵

    文化问答达人

正如儒家的中庸之道,凡事都有度。

浅尝辄止就和没有推进一样,不会有什么作用。

但是推进也需要方式方法,和时代、新思想结合,否则就是空谈,没什么实际作用。在我看来,传统国学都是一些思想上的教育,一些被现代人好坏不分精华糟粕一起丢弃的东西。所以推进国学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毕竟其中很多都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而发展的,糟粕必须剔除!

度需要把控好,不能开历史倒车!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10张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1张

    好车比德文

这个问题,毛主席和鲁迅先生都有精辟的阐述,对于文学界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古人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复古主义要不得,也没有前途,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中国文学才会更加辉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谢谢

    宣扬传统国学,该大力推进,还是该浅尝则止? 第1张

    左右逢源224714877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一。她与其他文化一脉相承。是5000年来中华文化的繁荣的基石之一,中华文化渊源流长,每一种文化都在再延绵发展创新,能够延续至今,说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传统文化能够赖以生存。得到人民的验证和认可。也充分说明了他在发展的同时摒弃了瑕疵去伪求真。好的东西永远是好的,是经得起时代大潮的洗礼。所以经典了国学也好,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好,只要他能适应当今时代潮流及人民的检验他就有市场,她就永远能够传承!

扫码听绘本

本文地址:https://www.youshenghuiben.com/wenda/381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有声绘本网 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内容

你想说什么呢?

(评论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