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问答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 2018-09-08 09:37:05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张

    水煮周易

    重庆市永川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这个问题,答案好找,不好答。姑且答之。

首先,说一下,我对国学文化知识还是“感冒”的。

“感冒”一词,这里大致是指有兴趣、感兴趣的意思。

没事儿时,我喜欢读点儿国学类经典,只恨时间少、生得笨,读不进。从书类来讲,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都想翻翻。其它国学类书也偶尔读读。因为家里原装宽带上不去“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网站,本人甚至直接换了网络公司。那里面全是经典啊,查阅很方便的。

同时,我觉得对国学或者说传统文化“感冒”的人越来越多了。一些国学类的电视节目很火,其实就可见一斑。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2张

其次,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也有人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吧。其一,什么是国学?基本认识上还需要研究、统一和普及。

国学最初本身就是官学。对“国学”的界定,非一己之力可行。

这个恐怕要在尊重“中国学”本身,尊重中华文化和学术的原滋原味的基础上来研究。用其本身的内容、价值和历史发展来界定、还原,并把它的本来面目、最主要的方面展示出来甚至集中展示出来,并拓展渠道去推广,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假如,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国学”、国学到底都有些什么,怎么会有更多的人去、学习、研究呢?

假如有很多国学馆,储藏并展示中华文化和学术瑰宝,允许甚至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参观和选择欣赏的内容学习研究,那对国学“感冒”的人自然会逐渐多起来。

其二,国学或者国学普及中的历史或现实的曲折经历需要进行反思。

比如,如今一些所谓的国学教育,其实也有一些弊端。如形式大于实质意义,内容上严重落后于时代的也大行其道,如“二十四孝”故事尚用于中小学“孝”道教育等等。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3张(图片来自网络)

其三,国学有用无用之争,并未正本清源,国学“大师”凤毛麟角,也是一个原因。

到底有不有用都不明白,谁愿意多化时间去“试验”?

国学偶像缺失,必然导致国学粉丝消失。

讲国学的学者,得受众宠爱的不多。相反,却有一部分令人十分厌恶。个中原因,内容丰富。与此同时的,却有媚俗、浮躁,甚至是打着国学的愰子无节操的谋求功利者。修行不够,偏偏要打造成大师招摇一番,其效果会如何?国学中的优良人文情怀、士林品格对普通人的良好影响可能就很少,甚至引起了人们对国学的误会。

第四,“中学”“西学”都不学,麻将幼儿学,娱乐至死不是个好现象。

以前有两个词,一个是表扬读书人的,叫“学贯中西”。这个词不大好找用处了,大概和找不到多少这样的人有关吧。有这样的人,未见其出名,也不大好用这个词褒扬吧。还有一个词,叫“中西合璧”,是表扬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的。似乎也基本上见不到了。

倒是有种现象令人担忧。每到周末,一些小区里,小孩子们都追逐打闹到深夜,他们的家长忙着打麻将哩,约定打到十二点收工的,时间未到那些孩子就自得其乐了。至于,家长打麻将孩子在一旁玩麻将,或者家长怀抱幼儿搓麻将者,也不少见。

诗书无趣,麻将有戏。哪管你国学不国学,较多的家庭文化氛围太差,这算不算一个原因呢?

再说,快餐文化盛行,段子成为流行文化精品,搞笑娱乐大行其道而得厚利,谁还对之乎者也感兴趣呢?

第五,弘扬优良传统文化是国学复兴的一个良好开端,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是国学传播的最主要形式和重要的突破口,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引领和示范,必将带动国学在更大范围内的复兴。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4张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张

    易道家根

感答。国学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非常注重人性的教化,对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够精细,可能与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科研部门有关,也与皇帝执政有关。国学文化关于做人做事的教化,与当下流行的心灵鸡汤一样,喝多了就成“心灵毒汤”,也会让人不感冒!另外国学文化里面迂腐忠君思想,教条循理也不是我感冒的地方。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6张
关于国学文化的传播问题,深有感触!毕竟算是研究易学多年,耳濡目染太多现象,不的不面对国学文化传播的困惑。

说他迷信的有之,心理总是那么不舒服,大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咋就这么一无是处,不能说是古人太傻了吧!说他对人生有所帮助,那是肯定的!我们的祖辈深受影响,从根子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说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除了和谐自然,稳定人心,安定团结以外,好像有没有多大促进作用。

用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学文化好像不能直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好处。尤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对贫穷落后挨打,闭关锁国清朝没落帝国,国学文化好像制约了民族强盛发展。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7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世界瞩目,国强民富有目共睹,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支持下,国学文化的复兴提上日程,与时俱进,去伪存真,共建和谐社会是国学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向。

国学文化传播的优势在于中华文明的传承。纵观世界,唯一的四大文明古国屹立不倒。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承发扬光大!有迹可循,有物可依,有文可传!只要与时俱进,传承发扬,形成系统科学的体系,加强规范的经营管理,国学文化必将大放异彩。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8张
国学文化传播的不足之处是人心难测。在利益驱使下,搞迷信活动,宣扬玄学。另外方面就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普及运用。只有揭开国学文化哪些神秘的面纱,通俗易懂的普及宣传,才会被更多的人接受,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易经文化是世界的,不仅是中国的!国学文化走出国门,得到世界的认可,才是真正的国学文化传播。让我们瞩目以待,国学文化的复兴,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张

    燕北林丛

谢悟空邀请。

这个问题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国学,也就是传统文化,被重视,为大众所关心,是最近几年的事,往远了说,也不超过二十几年。以前那是学术界、象牙塔里面的事。普通大众所知道的,也无非就是唐诗宋词和几篇课本里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四大名著和元曲(我在这里代指戏剧)是大众消闲娱乐的工具,和国学不国学的,不刮边。不论众位爱不爱听,这就是我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无所谓感冒不感冒。

我读小学时,邻居和亲戚中倒是有几个读过私塾的老先生还在世,他们肚子里都有四书五经,平时老哥们到一起也比拼一下学问,春节替乡亲们写写对联,红白喜事代写一下礼账。他们不知道,其实也没义务去传播他们肚子里的东西。学校的老师还没有他们那样的学问,我知道我小学的老师,连高中水平都不到,初中略好一点,我的好多同学都考的是师范。我想,他们也是进了大学的校门才知道“国学”这个概念。这大约就是,60、70、80,甚至90后的大致情况,城里的可能好一点。

众所周知,49以前我国读过书的人连总人口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在这不到百分之一的人里边,又有很大一部分受新文化运动和西学东渐的影响,对国学根本就感冒不起来。不过,这也不能怪谁,因为那时我们急需要西方的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才能摆脱贫穷落后,才能一雪屈辱挨打的历史。

因为别人先进而去崇拜。崇拜别人的科学技术,崇拜他们的文化艺术。崇拜了他们,就冷落了自己。

人家优秀,就学人家,接近人家,了解人家。接近了、了解了,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东西也并不是全无是处,老祖宗留下来的,也有好的、优秀的、可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西学有西学的好处,东学有东学的优点,明白过来了,“国学”也被冷落了近百年。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人文科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争吵。可能西方比东方吵的厉害一些,观点冲撞的更激烈。东方则不然,自董仲舒以来就不允许了争吵,朱熹和王阳明又把这种情况发展到了极致。这说明我们的儒家文化,在差不多两千来年的时间里,是关起门来在发展。顾炎武虽然要扭转这种局面,但康熙爷又扭了回去。直到五四运动,传统国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似乎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提出拯救了国学。近年来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也能“经世致用”,也能和现实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有人才又对国学感冒,但感冒的人不多。不过,网上倒是很活跃,异见也有争锋,但,那算不算“国学”呢?还有待商榷!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张

    肥嘟嘟的小不理

    文化问答达人

我个人还是对国学感兴趣的,因为自己曾经是个学渣。而且,学点东西总是有益的,尤其是你不想再撸串喝啤酒,谈论花边和泡妞、吹牛做生意时,读书会让你碰到你想见到的人群和圈子。

如果说国学的缺点的话,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国学的涵义不清不楚,导致重心不稳。

二,中国的学术史和西方的学术史已经证明,民间需要的是简洁、体系化的知识普及,而不是深入精微的学术训练,民间重视的是伦理行动和社会实际效果,而不是思辨性的伦理体系和学术化的概念框架。

就第一点而言,至今不少国人都弄不清元典思想的特点,他们会觉得先秦真牛逼。这有错吗?没错,因为外国人也曾透露过古希腊真牛逼的感慨——西方两千年的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这句话放在过去还勉强行得通,放在今天,就显得很不合时宜了。元典之所以具备这个价值,是因为它处在文化的源头,却不意味着后世不能超越元典时代。譬如宋明理学和心学在国际上是远超先秦的,包括清代的朴学也非常厉害,但国内至今还有很多民间人士坚信先秦学术是最灿烂的,他们看不到我们学术史的重大发展——这就是专业素养训练上的缺乏。

就第二点看,民间意味着业余,学术界意味着专业。其实人的智力差别不大,即使你问问学术界的人,他们最初学习的时候跟民间并无太大差距,甚至同样脑洞大开。差别就在于,专业的学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而民间人士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很不足,也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民间一些坚持下去的,就去考了研,成为了专业人士再考博(媒体上报道过几个,我自己也见过两个人,包括一些跨专业人士在初期所表现出来的怪异情形,我早期就有这个怪异情形)。所以这就是一条道路,从A到B,再到C,C就是专业化,B是兴趣期,考验你假兴趣还是真兴趣的办法,那就是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学习,不进入学界,这是办不到的事情。

所以在我看来,读传统经典从根本上不可能在社会上普及(至少现在还不行),但课本中出现更多的传统经典内容却是很有好处的,这就是学习传统或国学的最好地方。另外,学校老师和教材的编撰水平必须提高,否则,高中推翻初中所学,大学推翻高中所学,硕士推翻大学所学,这样的知识浪费必将长期存在下去。

再者,学习西方传统经典和当代西方经典同样很有必要。只有如此,我们的文化才能推陈出新。一个时代之所以文化软实力比不上国外,是传统的错吗?当然不是。国外每个时代都在努力推陈出新,我们若只眼前的苟且,待落后于时代了,又说都是祖上不努力——这批人应该送去西方,那样西方就不会进步了。

最后,我高中看过一篇杂文,作者比较了自己在国外和国内的感受,提出这样一个看法(大意):国外是想着我如何努力,国内则是期盼如果有个不是我的人来努力,还有一些人是看见别人努力,自己不努力不说,还整天不想让别人努力。这个学者说得是否中肯,我们暂且不论,但他批评的国人态度,我见过很多,尤其是后一种人,民间有,学术界也有。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张

    大飞善人

谢请,感谢感谢! 本人是国学爱好者,现正观读《史记》谈谈罗某人的观点 随着社会文明高速前进,发展的大快了导致人类精神灵魂脱节跟不上。物质文明越发达离道的层面就会越远,种种欲望会蒙蔽本性的灵根。嗜欲深者天机浅。 国学的作用大多是修身养性的使人拥有良好的品德,时时静心观内在的力量,守住自己的那棵本性的种子让它从内向外生根,发芽,开花,最后在外面结果。 现在的人大都向外求求眼前的色相满足,不能实现就感到痛苦实现了欣喜若狂继而又感到无聊。心永远是浮躁静不下来,读国学文化会有一种让内心稳定的 力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上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德。大学早就告诉我们做事做人合于道境的顺序方法,而现在我们做事却大多一片茫然,动手起来一堒糊涂。 孙子兵法教我们战略与战术,分析与判断局势。上兵伐谋,知已知彼,十则围知五则攻之,带出的部队行动要疾如风掠如火,静如森林样寂寥,不动时要像山岳一样沉稳。谋定而后动。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任事。激水之疾至漂石者,势也。等等好多好多军事哲学思想,他告诉我们当领导的管理艺术。据说日本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精读《孙子兵法》。而我们国人呢?反而去学西方的那一套,而西方国家呢?现在美国都有几十座孔子学院了。他们在学中国的文化,我们中国人却在学发达国家的物欲横流放浪形骇的精神。《道德经》的哲学思想短短五千言至今还是世界上最高巅峰,它的大道根本用语言描不透彻的,只能去悟去感受。 《易经》群经之首,五六千年都告诉我们了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太极两仪四象先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阴阳时间空间的变化都能找到规律是不是最高深的智慧?这些外国人能懂吗?身为国人不自豪吗? 难以想象国学文化不复兴,数十年后中国人会堕落成什么层次。学国学我感觉基本没什么负作用,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虽然易经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但作为一种国家的文化难道国人不该好好去了解吗?唯一不好的就是古文晦涩难懂,研究太费时间。国学读多了会少了很多该有的激情和冲劲,但我相信只有沉稳内敛才会更持久有效。 谢谢! 请大飞善人:(四夕文化工作室)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张

    相忘江湖71941665

    国际问答达人

对于国学的认识,己经有过一个回答,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要发自肺腑之言的说上一句,之前的不感冒,是因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浅薄无知。之后的高度认可,是有血淋淋的感染过后,才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认同。

在这里,我要说一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

我在国内外出打工期间,因为一场惨痛的车祸,遍体鳞伤,尾椎骨粉碎性骨折,生活己经无法自理。在住院期间,是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对我伸出了援手,使我渡过了人生道路上那段最灰暗的时光。令我最最感动的是,一个姓范六十多岁的保洁阿姨,素不相识,在我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毫无索取的为我端屎端屎。

也正是她的付出,深深的感染,感化了我,l让我真真正正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丑陋恶俗,也真正的懂得了人间还是有真情在的!

也要感谢上苍对我的眷顾,从生活不能自理,开始拄双拐,到拄单拐,一年后又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又能重新续航下去,

从此以后,我改变了对社会的冷漠态度,不再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时,都会自动自觉的伸出援手,既使在无能为力时,也要送上一句良言一句三冬暖的善言。

在出国以后,经历了人生更深沉,更沉重的涅槃重生,彻底的颠覆了自己的人生三观。特别是接触国学以后,才恍然大悟。实际上一直在苦苦思索与探讨的执迷不悟,如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己经提倡了几千年,为什么我们今天的伦理价值观沦落到如此让人心痛的地步,在现在看来,实在有种泣血的心痛。

我们遭遇到现实困难的时候,都希望我们的社会能伸出援手。但是在别人遭遇困难的时侯,我们如果也是冷漠,漠不关心的态度,又怎么有颜面希望他人伸出援手。

范阿姨身上的闪光点,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范畴的美德吗?如果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我们的社会也就会越来越美好,处处都会有温暖,温馨的感觉。如果人人都能付出一份真爱,也会让我们的社会少一份负能量,而多出一份正能量。

我们的国学,从沦落到重新兴起,包括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也是和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密不可分。因为我们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与富强,让我们重拾起炎黄子孙的自信与民族尊严。

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祖国一枝独秀的优异表现,让始终不断诟病我们的西方国家彻底的闭上了臭嘴,从此不在拿人权说事。想想西方国家迷途知返式的反省,再想想我们的百年国耻,真得感觉是“大快人心"!

令人欣慰的是,美国的好莱坞己经拍摄熊猫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们的孔子学院己经走出国门,奔向国际社会,这是每一个真正炎黄子孙都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但是,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社会力量也要动员起来。如在政府的引导下,从娃娃抓起,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多多出品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让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范畴内,"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与时尚!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们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因为我们缺失的教育方式,才有了今天种种的遗憾与不完美。但是,孔圣人说得好:“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因此,殷切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能补上拉下的这一课。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张

    终南高扬

    历史问答达人

我挺“感冒”的!要不要继续回答下去?

确实有些人反感“国学”,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来分析一下:

1、一大批假冒伪劣的国学大师四处骗钱,过度消费百姓对国学的喜爱,导致人们误以为国学就是骗子。

我也曾参加过一些所谓“大师”们的讲座,人山人海座无虚席那种,“大师”在台上讲三个小时,其中至少2个半小时在吹自己是多么的厉害?你们一定要相信我之类的话……不过这种“成功学培训”模式的国学讲座居然获得不少掌声?,收费也不低。

2、动不动就完全照搬古人,甚至,讲《道德经》还要计较到底是通行本还是竹简本,要计较老子的愿意…云云……说实话,历史文化一味的追求复古,甚至学国学一定要穿麻布的袍子,才以为是正宗……如果国学不能为当代人生活发展提供服务,学他又有何用?

怕了……这是很多人对国学传承发生反感的原因。为啥?我们主要想学国学中的有用的知识,而不是把那些应该被淘汰的糟粕强加于自己。

不穿长袍能不能读论语?读懂了算不算?

过度形式化,是国学传播的障碍。很多地方打着传播国学的名义,最后就是让孩子们100块钱一天租衣服、背古文、拍照片,发朋友圈……这哪是在传播国学啊,这是在做活动,而已。

3、学国学太贵,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一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早发现并解决。

有个培训机构办的所谓国学院,学费88万/人,每次上课还要个人再掏差旅费,找的老师虽然是国内的顶级大师,但是,学个传统文化怎么就这么贵?

4、国学传播首先从社交开始,我觉得未来的社交场景、手游、泛娱乐行业都应该会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有益的东西带进来。

举个例子,《长城》就是有一点点《山海经》的神话在里面……《啥啥街神探》里面也有五行相生相克的内容,这种事情未来会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趋向于科学与真实。

5、我对国学很“感冒”,因为我早已被骗过了,现在那些假冒的大师骗不了我。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张

    昭烈名臣

    文化问答达人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5张

过于把国学神秘化,盲目拔高,胡乱吹捧,是目前推广国学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有些人对国学“不感冒”甚至是有些反感的原因。

国学内容比较宽泛,但大体应该是指儒道两家一些经典作品和行为,虽然佛学对中国思想的形成很重要,但至少目前提到国学的时候,应该是不包括佛学的。

国学不是吐火罗文,国学不是圣旨,不需要神秘化,也不需要跪着学,国学应当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是一门可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问。国学应当融入到生活当中,不应当高高在上的供奉起来。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6张

文言文阅读的困难姓,可能也是一部分人对国学不太感兴趣的原因。这个国家已经在中学阶段加大了古文的学习,同时这是一件慢慢积累的事情,只有一点点去阅读古代书籍,才能体会到古人的文采飞扬,思想博大精深,阅读没有捷径可走,读的多了,对古文的阅读自然就没有障碍了。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张

    澳考医管家

首先明确一点,广义的国学文化知识的范畴非常广。一切与中华文化有关的知识,都可以称之为国学文化知识。包括中国的:哲学,史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学,古建筑学等等。

如果只从狭义的范畴来讲,单指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歌赋曲小说),仍然范围不小。

至于问者说,为何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这一点笔者不能百分百认同。广义上讲,我们多数人生活在国内,可谓时刻接触国学文化,从饭馆儿菜单,到影视节目,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时时刻刻都没有与之分开。总有你感冒的点。

当然,如果只是狭义的讲,仅仅将国学文化知识定义为,中国古代文学,那么是有可能好多人不那么感冒。究其原因,无外乎非生存职业所需。在当今这实用主义思想占多数的现实情况下,如果国学文化没有与你的生活必然相关联,多数人是不会十分感冒的。

同样,感冒不感冒也是相对的,是有与人相比之下的结果,并不能一概论之。可能你此刻不感冒,下一秒又想看看中国诗词大会什么的,这到底算是感冒与否?

如果说当今国学传播存在哪些优劣,笔者不敢妄断。只能从个人生活经历和感触出发,浅表一己之见。

优: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是有益于国学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

劣:实用主义之下,注重物质多于精神。国学文化要与人的生活产生强相关比较困难,国学文化本身从性质上就很难让普罗大众都产生主动学习传播的动机。当然也存在陷于自身传播方式不够丰富吸引人的问题。

以上纯粹个人观点,仅供观看,不供参考。

    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国学文化知识不感冒? 第1张

    苏一先

说实在的,我对国学文化知识还是很感冒的,只不过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去看大部头的国学文化知识,如果退休了,一定会好好去看的。上大学的时候我很喜欢《道德经》,那时候看了很多国学书籍。

我觉得当今国学传播上优势就是资料比以前更容易获得了,视频和mp3都很多,劣势就是好的国学大师很少了,而且喜欢用唯物主义知识去解构国学,很多就牛头不对马嘴了,而且整体去学习国学的很少,基本都是碎片化去传播国学,那样很难让下一代人继承好国学。现在讲一首《锦瑟》很多人都不懂了。国学的未来堪忧啊。

扫码听绘本

本文地址:https://www.youshenghuiben.com/wenda/37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有声绘本网 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内容

你想说什么呢?

(评论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