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问答国学只在中国流行吗?国学的意义有哪?

  • 2018-09-01 08:40:45
    国学只在中国流行吗?国学的意义有哪? 第1张

    孟小春大白话国学

    历史问答达人

说“国学”不如说“中华文化”更确切。“国学”是古之先贤的经典著作的总称,就某一种学说而言,只代表一家之言,一家之言绝不可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千百年来,诸子百家的各派学说,特别是儒、释、道、法学说,经过“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之后,早已融为了一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我们称之为“中华文化”。因此,研究“中华文化”就要从“国学”经典入手,弘扬正能量就要弘扬“中华文化”。因此,深深扎根在炎黄子孙内心深处的是“中华文化”,而不是单指“国学”经典。

正是因为这一灿烂文化已经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生命中去了,所以,无论是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山河破碎,而文化不倒,只要有人在,文化就会流传。

中华民族的这些灿烂文化,很多都是通过老一辈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流传给后人的,我们也会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流传给我们的后代。中国人都在按照这个文化轨迹往前走。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体现。比方说有的人做出了不和常理的事,就有人站出来说:“没有王法啦!”这个“王法”二字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再比方说有的孩子很懂事,大人们就会高兴的表扬他:“这个孩子很有家教!”这个“家教”二字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有的人喜欢在人前大吹大擂,就会有人告诉他“山外青山楼外楼”劝他不要骄傲,这个“山外山楼外楼”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无恶不作的恶霸遭到了法办,人们总会用“报应”这样的词藻来给他们打总结,这里的“报应”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

谁能够详细说出他们的具体内涵呢?但不用解释,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其深刻内涵。这就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所在,一种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生命中的文化传统。

很多在国外深造的中华莘莘学子,有的是在国外已经生活好几代的华侨。他们接受的是完全西化的教育,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使他们往往学习都非常刻苦,他们的成绩都会很优异。学成后有的在国外参加了工作,他们可以完全融入异国他乡的文化。但是,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美德使他们在异国他乡表现非凡,有的很快就走上领导岗位。一旦他们走上领导岗位以后,融入生命里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会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勤劳智慧、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乐善好施、尊老爱幼、循循善诱、艰苦朴素、纯朴善良、扶危济困……,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会在他领导的范围内发扬光大,继而他的团队就会带有中华文化的符号。既能融入异国文化,又能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华民族“顺其自然”的优秀文化表现。

我们这一代人,在谈到我们的下一代(俗称80后)时,总是担心多于欣慰,乃至于觉得我们后继乏人了,我们为国家和民族的今后而担心。但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我们的后代,也如同大地震一样,瞬间爆发出无穷的爱国力量。没有人动员,也无需号召,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80后”不约而同的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体现出大无畏的不怕牺牲精神,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篇章,他们不仅仅是感动了中国人,他们把全球人都给感动了。

我的一个朋友,一谈到他的儿子就摇头。没有想到,大地震发生后,刚刚当兵两个月的孩子,没有和父母商量,强烈要求到抗震一线。三天就把一双崭新的军用胶鞋给磨穿了。在强烈余震到来的时候,正在悬岩上怀抱灾区婴儿的孩子,毅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婴儿的安全,自己却被飞石砸得遍体鳞伤。立功回来探亲的孩子告诉我们:他写好了遗书,悄悄地把父母委托给了朋友,已经做好了随时为国牺牲的准备。一席话把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觉得在儿女面前我们是何等的惭愧,我们自愧不如啊!有这样的后代,国家和民族哪有不强大的道理!

其实,我们的长辈已经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们的后代,在他们心里,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他们表现出来,而对他们感到失望,那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我们应该好好反省自己。

正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携带了中华文化的遗传因子,所以中国人都非常反感“把事情做绝”。因为中国人都知道:“荣誉”不能到极限,过分的荣誉有可能会造成一落千丈,正所谓“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挫折”并不可怕,艰苦到一定程度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所谓“否极泰来”的辩证法。这些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这里面的深刻内涵。

中国人的辩证法,最反感的是“走极端”,不走极端就是“中庸”,“中庸”就是北京奥运会上“活字方阵”打出的“和”这个字。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和”字,因此又称为“中华和文化”。

而西方文化也有“辩证法”,他们崇尚的是“绝”这个字。纵观西方的所谓发展史,倒下去的“霸权”,就再也没有“崛起”过,懂历史的人好好回顾一下“世界史”,除了中华文明之外,有哪一个所谓“文明”倒下去了又“崛起”了呢?他们靠“掠夺”而“发展”,靠“攫取”而“富强”,用“刀子”架在别人脖子上建立的“平衡”,他们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和平”,这就是西方的“绝文化”。

“绝文化”是永远建立不起来“和谐”的。没有“和谐”的文明,只能是旧的“绝”被新的“绝”取代,新的“绝”又倒在了这个“绝”字上,倒下去了,就再也起不来了。这就是在世界文明史中,除了中华文化之外,再也找不到没有断代的文化了的原因。这就是“绝文化”和“和文化”的巨大差异。

除了中华和文化之外,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这个“和”字了。“天可汗”不是“打”出来的,而是被“拥戴”出来的,“一带一路”也不是要攫取别人,而是和平共赢。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中华和文化。

由于思维的出发点就截然相反,因此无论西方人如何研究我们的文化,就算是把我们的国学经典都能够倒背如流了,其理解的深刻内涵都是截然不同的。

“唱衰中国”了几十年,“崩溃中国”了几十年,为什么他们每看必“走眼”,每判必“走样”呢?用“绝文化”的“极端”眼光,用日本人“四不像文化”的“变异”眼光,来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哪有不“走样”的呢? 越是“走眼”“走样”“误读”“误判”就越是对中国有利。为我们赢得了几十年宝贵的北平崛起的时间和空间。

近期以来中国科技、军备爆发的速度超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认知,不少国家和媒体开始把探寻中国短时间内爆发奥秘当作了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公开资料可知,美 国至少有10%的智库把中国科技、军备短时间内突然爆发当作了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日本虽然不好意思承认中国文化更优秀,但也在探寻中国科技爆发的路上认识到,中国深厚文化根基才是科技、军备爆发的源动力。

    国学只在中国流行吗?国学的意义有哪? 第1张

    鉴于太清

与其说是国学,不如说是中华之学。在讨论意义之前,得先明白中华文化的骨架,不然就会支离破碎,犯穿凿附会或空洞虚无的错误。概括而言:中华民族以道德为体统,体统摄义理,义理统性情,性情达精神,精神定体系,体系运方法,方法生形名,形名出成就,成就举而措之于天下,化成天下,谓之事业。这是内外通道的经世致用之学。

扫码听绘本

本文地址:https://www.youshenghuiben.com/wenda/37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有声绘本网 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内容

你想说什么呢?

(评论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