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谢老师说一年级
育儿问答达人
。
我在辅导一年级时,发现家长对孩子的表现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归因模式——
第一种家长:孩子的表现,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孩子作业没完成,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专心不认真;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他自己不认真不努力;孩子没有朋友,是因为他内向他不会与人交往……
存在这种归因模式的家长,很少会去总结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经验,因为“与己无关”。
第二种家长:孩子的表现,是由“第三方”决定的。孩子作业写不完,是老师留的作业太多了;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教育方法不对;孩子内向没朋友,是因为老师没有及时引导……
在没有老师的幼儿期,第三方常常是指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人家不会带”。总而言之,和自己的关系也不大。
这种家长,总结经验的最后,都会变成对“第三方”的指责。
第三种家长:父母决定了孩子的表现这样的家长,才有可能去留心自己在教育上的对错。孩子表现好,可能是因为父母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孩子表现不好,是不是父母太忙了、陪伴质量不高、陪伴方法不对……
这种家长主动承担孩子表现好坏的责任,孩子就有了更大的尝试空间,相对来说,这种家长也会更累一些。
不管是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都认同“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拾趣松
针对这个问题,拾趣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般来说,通过看孩子的具体表现再来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表现都是外在的,举些例子看一看: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经常喜欢挑剔别人的毛病,可能是家长平时对孩子总是以批评为主。如果孩子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能够真心地欣赏别人,应该是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是以这种发现优点的状态影响给孩子的。
如果孩子不喜欢自己,非常自卑,可能是家长平时总是在挑孩子的问题。长期地这样下去,孩子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身上都是缺点。家长的否认、轻视,深深地印在孩子脑子里,家长没有尊重、认可、接纳孩子。孩子的心理就会深深地自卑,再严重一些,连自己都讨厌自己了。遇到很多需要展示自己的时候,孩子即使有这个能力,深深的自卑也会组织孩子抓住这个机会。
如果孩子喜欢自己,在需要展示自己的时候,可以落落大方的将自己想要表现的琴棋书画等自然的表现出来。可能,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了。孩子在小的时候,做各种事情的时候,即使做得不好,家长也会态度温和、面目和蔼地肯定孩子做这件事的优点。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就被家长慢慢地培养出来了。
孩子的很多表现一出来,家长基本可以反观自己的教育方式对还是错。如果判断不出来,可以看看孩子的表现对身边的小朋友、大人有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大家对孩子表示了喜爱之情,那么,问题就不大了。如果,大家遇到孩子都像躲开,或者露出厌恶的神情,那么,家长就可以反思一下教育方式是否错了。家长还可以向老师、教育专家、网络请教,只要有心研究,用心培养孩子,最终肯定会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的。
拾趣松,体验个性化交流!

寸丹心leo
育儿达人
谢请
从孩子表现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肯定是要看孩子的行为。
正所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行为暗含的就是父母的教育结果。说到行为就有很多了,我自己觉得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孩子社交能力孩子是否愿意与人交流还是容易躲避别人,这也是我们父母平时的教育和行为影响的,当然每个孩子的气质都是不一样的,有与生俱来的特质,但是有些行为却也是后天形成的。
2.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当孩子面对挫折时,比如搭积木总也搭不好,做题总容易出错等等,孩子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是坦然接受继续做,还是表现的很急躁,不愿意再玩下去或者再做下去。不同的表现,也显示了父母的教育方式的问题。
3.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是不是有独立的能力,比如3岁要上幼儿园时是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要上小学了是否能自己整理书包、记住留的作业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是否具有了独立能力。如果表现的不够独立,那说明平时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锻炼或者没有创造环境。
4.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孩子是不是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这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有很多父母都做的不是很好。所以如果孩子会规划自己的时间,说明父母也会合理的规划时间,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当出现问题时孩子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想办法解决,显示出孩子面对问题时的态度,是解决还是逃避。这也能够看出父母教育的问题。
以上是从几个方面简单说了我自己的观点,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的孩子,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关爱,给他们力量,也从他们的行为中,反观我们自己的错误和问题,不能不去看到,也不去改变。
希望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你有什么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