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问答“汉字溯源”是否应该进入语文教育之中?

  • 2018-06-29 09:09:53
    “汉字溯源”是否应该进入语文教育之中? 第1张

    严师说字

    山东滨州教与学新校校长

汉字溯源应该进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不是英文符号,汉字溯源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汉字具有自定义功能,汉字的形成过程就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过程。如齐(齊)到济(濟)的过程,知道齐的本义就会让学生知道竹简的制作过程,就会了解为什么要这样简化;知道济的本义,你就会知道“经济”一词的意义。知道经济与计划有关。自汉语拼音实施以来,人们把汉字作为英文符号英文单词来传播,离开固定的词组就不懂单个汉字,如“泊”,老师也不明白“泊”的本义,就知道和停在一起读“bo”,和湖在一起读“po”。就会出现“鸿鹄”读错现象。

下面用“齐”和“济”来说明汉字溯源教学的重要性。

齐(切系切qí)齐是由齊简化而来。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画的是三棵竹子的一个竹节,相同高度竹子每节几乎是相同的,劈开后可以作为刻字或写字的竹简。齐隶变楷化后把制作竹简的过程融入了进去。齊中“亠”指示上头;“丫”指示从上到下把竹子劈开;丫的左边是刀,右边是刀的变形,“ ”刀的反字,指示两刀把竹劈子切分相同长度;下面的”是由亓的变形,指古代的几案,指把竹劈成片放到案板上切分,变形后也可理解放置两块等距宽度的木板做规矩,将竹简切的长度一致。简化后的齐是文和亓的省形组合的字,文指刻有文字或写有文字的竹简捆绑在一起,放置在几案上的画面。读音是切(qie)和系(ji)的切音(qie+ji),表示把切好的竹劈子有序捆系在一起制成竹简,用于记录文字。齐的本义就是制作竹简的过程。可以引申1.平整、整齐,如修齐、良莠不齐、参差不齐、队形整齐;2.完备,如齐全、齐备、人还没有来齐;3.整治、整理,如‘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4.使同等、一致,如齐名、‘人心齐,泰山移’;5.达到同样高度或长度,如见贤思齐、水齐腰际、河水齐腰深;6.跟某一点或某一直线取齐:齐着根儿剪断 、齐着边儿画一道线;7.共同、同时,如齐唱、齐步、并驾齐驱、百花齐放;8.声韵学上齐齿呼的简称,如开、齐、合、撮;9.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10.朝代名,南齐、北齐;11.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所建国号;12.姓。

济(计)是由齐和汁的省形“氵”会意而成的字。齐表示制作成的竹简;“氵”表示墨汁。所以济是墨汁和竹简的搭配。济借“计”声表示墨汁和竹简要合理搭配,计算好,任何一项多了都浪费。懂了“济”这个字,你就明白“经济”一词的含义。比那些经济学家从外来语中翻译的概念更容易理解。

汉字隐含无数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汉字有通过字形、字音进行“自定义”的功能,这种“自定义”是通过造字的原始表象定格下来的。因此汉字成了“活化石”,隐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许多文献资料中查不到的历史悬案,可从汉字中寻找他的脉络。

    “汉字溯源”是否应该进入语文教育之中? 第1张

    老虎他爹

    《北京晨报》副刊部主编

不应该。

首先,汉字溯源本身还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不是一门完整的学科

汉字溯源还有很多没解决的问题,许多只是学界共识,随着时代推移,现有的一些结论很可能被推翻,这样等于让学生学了很多伪知识,功课负担也变得更沉重了,意义不大。

其二,语言的关键在于应用,现在在应用教学方面我们还没解决好

拉出100个接受大学程度教育的中国学生,真正能写文章的不会超过10人。很多人说话很好,写东西却很糟,让人很难理解。

作为专业文字工作者,个人的体会是,汉语如1周不写,写作能力就会大大退化,如果1个月不写,那么基本就写不了文章了。我个人曾在媒体工作多年,中间离职6年,再回报社,基本就不会写文章了,经过大概1年时间的训练,才重新获得写文章的能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答题不是文章,就是随便聊聊,既不用太严谨,也不会考虑语法之类,闲的发慌的人不要没事找事)

这种情况不仅中文教学中存在,英文教学中也存在,美国曾有一个统计,说大学毕业生中,能正确使用英文的人不超过6%。以往英文教学的共同成果是,很难培养出一个能写文章的学生来。

外行会觉得语言应用的教学很简单,其实不是,其中还有很多人类未知的东西,要突破它,可能100年都不够用,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语文教育在这方面只能做到10-15分,即使如此,学生也经常抱怨语文功课太重。如果能提高到60分,就是一个伟大的成绩了,不要再随意增负。

其三,汉字的源头与今天的汉字关系不大

汉字有其源头,但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它本身的含义在不断扩大、不断改变,字只是工具,只有放到句子里才能产生意义。

我始终对现有教学很不满,就在于在字上下功夫太多,而学生整体阅读量太小,所以学生不了解句法,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字,如果仔细看文章,主语与谓语、谓语与宾语、形容词与名词、副词与动词之间不搭配的情况特别常见,指出来时觉得很搞笑,但写的时候自己就是不知道。

比如我曾经看一位老编辑的文章,写道:“我前腿一疼,整个人就站不住了。”我就问他,你的后腿在哪?人类有前腿后腿之分么?

老编辑听了也觉得很搞笑,但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么写了。他的意思我很明白,就是一条腿在前,一条腿在后,这是一个特殊的箭步动作,可这么写就会产生两歧,而两歧是病句的一种。

汉语原本就比较模糊,就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说,想要分清“老科学的家”还是“科学的老家”,所以两歧的情况特别多,这就只能通过多阅读来解决。单靠了解字是不行的。

到目前为止,汉字溯源只有学术意义,汉字有的源头可以纠正今天的误会,比如即和既,但有的就不行。特别是白话文的基本单位是词,不是字,同样的字在不同的词中音、义都不一样,溯源是没有什么用的。

如果是成词溯源,那就太多了,学不胜学。

其四,文字以方便为好,不应太复杂

文字学过去被称为死学,因为一旦钻进去,内容太驳杂,且能创造出一种知识快感,可问题在于,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或不太能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只能作为个人兴趣,不能要求人人掌握。

古代学者皓首穷经,真正做出的原创性贡献并不多,不能再落入世界在跑、我们在跳的悲剧中,人家是洋枪洋炮,我们还是大刀长矛,那样满口仁义道德又有什么意义呢?

语言应该简单更简单,应该承担起传播知识、提高智慧的基本任务。

清代中国人也曾将培根的光学翻译成汉语,到今天人们也看不懂,因为都是古文,2/3的内容是今天学者都无法解读的,这样的天书又怎么可能让中学生看懂呢?可今天学过中学光学的学生,他的相关理论水平绝对要比当年培根要高明。

知识是好东西,但千万不要将废学、无用的知识也一并看成好东西。我们应该避免绝对功利主义,但这并不等于说,要完全排除理性视角。

    “汉字溯源”是否应该进入语文教育之中? 第1张

    杨宇林745

汉字溯源,就会溯源到汉字的系统化规则的形成关系上,到这个关系,你才能知孔子,才能知儒学,才能明白何谓天不生仲尼!孔子是汉字系统化最重要的整理者与推广者,这套经过孔子之手整理出来的隶楷文字,才是儒家的东西!这是全人类文明史上唯一的一套不需要字典的文字,它的设置规范逻辑与演绎宇宙天地万物的逻辑同理!隶楷文字不是篆书,不是甲骨文金文,隶楷文字是隶属于大统一的万物理论形成的规范文字!它的每一个文字的笔画与组合关系都可以推理宇宙!圣学在这里,绝学也在这里!隶楷文字是严格按照古人造字以纪数的关系设置并规范出来的文字,古人以数的演绎关系推理宇宙天地万物,同样也用数的关系设置并规范了文字!隶楷文字的基础都是纪数关系的文字!

    “汉字溯源”是否应该进入语文教育之中? 第1张

    新雷第一声

谢请!如果把汉字起源、发展、变迁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只要5、6年时间就够了,剩余时间用在阅读和加强其他学科。首先我们要承认人类是先有文字后有语言,文字都是借用姓字;其次,认清先人造字只有血缘字、辈分字、婚合字、职能字四种,彻底否定象形、形声等造字观点。这样才符合历史规律,才能在文明文化研究中正本清源。可参考《中国姓氏研究报告》、《人类文明的源头在哪里》、《汉字统一的途径是什么》、《中国姓氏研究报告发布人类文明密码》等文章看看,百度一下。

    “汉字溯源”是否应该进入语文教育之中? 第1张

    飞扬46644226

应该,太应该了。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至于有专家说,汉字溯源不系统,不科学。肯定还有很多谬错之处待堪校。这正说明中华文化传承上遇到了问题,追根溯源正到了刻不容缓的时侯了。从现在做起,从小孩子做起。

扫码听绘本

本文地址:https://www.youshenghuiben.com/wenda/29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有声绘本网 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内容

你想说什么呢?

(评论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