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问答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 2018-07-22 14:55:15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张

    校园微观察

    云梦县黄香高中语文教师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2张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似乎难有说得清道得明的标准。但可以从感性的角度说一下,现在很多人都在怀念过去的教育,那说明他们对过去教育的认可。那么,他们怀念什么呢?

一、老师淡泊的品质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二、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三、社会上弥漫的重知识重文化的氛围。

四、知识改变命运的积极进取精神。

五、节假日少年儿童可以自由撒欢儿的情形。

从以上可以看出,老师德高敬业,家长学生尊重信任老师,社会尊师重道,人们崇尚文化知识,学生开朗快乐这样的教育可算好教育。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张

    用户93893889987

一:适合就是最好的教育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会思考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当然答案很多,我认为:适合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主体是每一个个性特征类型完全不同的孩子,适合这个孩子的教学模式就是好的教育,不适合的就是不好的教育,再好的教学模式,如果不适合这个孩子也是惘然。

我孩子学习能力类型超过他们的成绩,我不喜欢目前我们体制内的学校对他们做的一些事情,一点都不喜欢这些事情,相信很多家长也不喜欢,但也只能无奈接受,我拒绝接受这些本就不可接受的事情,写这本书不是要发起一场颠覆反对学校或者家长的什么革新,而是希望我们都能接受和理解孩子学习能力类型的差异性。其实,我相信这种理解孩子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方式能更好的支持老师和家长,是素质教育真正的目的,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类型能有效的降低老师的职业焦虑感和家长的无助挫败感,给每一个教育参与者希望。

二、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类型,

我理解家长,我能理解你对孩子的全部投入和你所感受到的一次次挫败,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类型,会让你找到希望和实际方法而不是束手无策,我不想改变你,也不想改变你的孩子,恰恰相反,我希望改变你对他们的看法,这些看法会让你知道他们能做什么,怎么学习最好,不能做什么,不能学习什么,会让你成为更有力量的家长。

我能理解老师和教育工作者,理解你们因为承担教学压力和各种花样繁多评估的感受,很少的支持以及很少的学习机会,我不想指导你们什么,我希望你接受和理解每个孩子学习类型的差异性,因为即使你不接受它们也是事实。你会知道孩子们就应该是这样学习,而不是他们为什么这样学习,你会知道他们怎样学习才有效,而不是被动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法教授,你会遇见一个不一样的孩子,也会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认为:适合就是最好的教育!

本书是建立在多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于这些经验我首先需要感谢香港教育界对我们的支持,它来源于脑科学、教育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艺术治疗、故事治疗等,它不是一本纯理论的严肃书籍,无论你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看懂它,它的目的是给每一位教育参与者提供及时的、有用的、有效的帮助以及希望!它是希望!

三、不要成为妨碍孩子成长的家

在我从事学习能力教学的几年间,见过让人惊喜和让人失望的故事,家长通常认为已经给了孩子竭尽自己所能的最好的教育,老师也认为给了学生尽可能多和好的教学及课外帮助,其实多数家长和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类型。

2009年北京石景山某小学学生文文、成成两个孩子的故事,彻底颠覆了我对教育的理解,也促成了今天的关于学习能力类型的教学体系,作为一个小学生家长,如果你不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类型,你有可能正在犯一个重大错误,作为老师,如果你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类型,你有可能正在亲手毁掉一个天才。

文文有可能是第二类学习者:安徒生型。

文文七岁,是一年级的男孩,爸爸是国内知名摇滚乐队鼓手,妈妈是幼儿园老师,文文来找我之前是幼儿园里的人气王,孩子们为了做到他身边吃饭都会打架,人见人爱,老师眼里的小可爱,爸爸妈妈的骄傲。然而现在文文的眼睛看我的时候,很多时候我都不敢直视,眼睛里太多超过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忧虑,他主要问题是写字和认字。需要比其他孩子多两倍的书写时间,妈妈说十天里有八天被请到学校,原来的人气王成了问题孩子。

我观察的文文是一个听觉学习者,跟他交流你会非常愉悦,他能细致的表述自己的情感,也是讲故事高手,能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有超过这个年龄孩子的敏感,他说:“现在嘛,在学校里凑合着过吧,老师罚站,我就认为是让我光合作用长个子了。”让人有笑过之后想流泪的感觉。

帮助文文提高认字很简单,就是利用他的听觉优势把不认识的字编成故事和顺口溜念给他听,需要编故事的同时写字给文文看,这在多感官教学法里,是常见的教学类型,老师操作也很简单,文文很多时候一次就可以记住,文文也常常为自己的训练成绩得意,他是听觉学习者,就是这么简单,适合他的教学方法不是过多的书写记忆,而是听觉和视觉记忆。然而他在学校却要面对老师对他一个字五百遍的罚抄任务。文文在跟我教学三个月里识字提高很快,转折点是文文爸爸和妈妈对我们教学的不认同,著名摇滚乐鼓手的爸爸认为文文聪明极了,长大就好了,妈妈过度敏感了,最后结果是在一个下午,妈妈在跟我长谈后遗憾的带着文文走了,我现在还记得文文牵着妈妈的手消失在学校走廊里的身影。

再次知道文文的消息是五年以后,他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妈妈说由于长期学习受挫,文文几乎不再笑了,现在老师也不敢批评他,因为一听到老师批评文文就会抽搐甚至口吐白沫,妈妈问我如果当年坚持学习能力训练会怎样?我深深陷入遗憾之中,我身体里每个细胞都和文文妈妈站在那天我们分手的学校走廊里,作为老师的我常常无能为力不是因为我不能帮助孩子,而是父母对孩子的误解和不理解,文文需要适合他的教学方法,作为老师的我常常无能为力不是教学效果不好,而是孩子已经错过了最佳改善期。

成成有可能是第四类学习者:爱迪生型。

成成是个十岁的男孩,不爱说话,脾气急躁,总是走来走去,爱看《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历史书籍,平时阅读量很大,成绩很好,爸爸是银行副行长,我总是想像成成会当一个历史研究者或者作家。

我认识成成是在学校的桌子下面,他正在上刘老师的课,我去的时候他在桌子下面跟其他同学一起上课,老师说已经三个月了,他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不听任何劝说,我就跟成成一起在桌子下面完成了课程,他非常开心,下课他就转出桌子,走到我面前张开双臂,看样子是希望我拥抱他,我抱他的同时他双脚离地,好沉呀!

这就是成成,很可爱,但是语言表达欠缺,不听劝说,上课不是在桌子下面就是走来走去,聪明,阅读量很大,成绩优异,有独特的创造力,他是视觉学习者和运动觉学习者,任何说教都无效的孩子,因为他不是听觉学习者,这类孩子需要动来动去学习,参与和理解他的行为好过唠唠叨叨的说服教育,帮他制定学习目标他会自主学习,成成是非常优秀的十岁男孩,可惜老师和爸爸并不认可。

老师并不喜欢成成动来动去或者随便在教室走动,叫爸爸到学校训话成了常事,爸爸认为儿子很丢人,他应该能礼貌的应付爸爸认为需要应付的人,对于这类说教无用型孩子爸爸用的方法却是说教和怒吼,这让他们父子关系紧张,也许作为副行长的爸爸压力也很大。

后来,认识成成两年期间,他离家出走三次,有一段时间不想上学,情绪问题导致成成非常反叛,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在上外交官中学,有时候我在想,成成换一个爸爸就好了,上外交官中学是爸爸的安排,成成适合研究历史或者写作等方向的学校,他不需要太多的管束和规矩,他的自我学习能力极强,作为老师的我常常感到无能力为力的不是改变孩子而是改变家长,孩子是多么需要适合他的教育!

以我对成成的了解,也许等到他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时候,他会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也许成成也会消磨在生活的磨砺中忘记自己的理想。

四、孩子学习能力类型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乔布斯型:他们是群体领导者,听动视模式的孩子。他们是天生的演说家,阅读是他们最好的学习方式。在讲故事的时候他们神采飞扬。他们是好学生,但他们会尽量回避体育运动。

第二类是安徒生型:他们是言语专家,听视动模式的孩子。他们口齿伶俐,言辞滔滔不绝,且富有逻辑性。在学习时他们必须通过讨论来理解事物,但他们在运动方面有困难。

第三类是扎克伯格型:他们是行动者,动听视模式的孩子。他们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动手模仿,并提出大量的问题,他们通常喜欢小组工作。

第四类是爱迪生:他们是思考者,动视听模式的孩子,他们像是安静的爱迪生。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独自学习,教师和家长过多的话反而会导致他们的不安。

第五类是大卫王型:他们是观察者和感受者,视动听模式的孩子。他们天生精力充沛,能通过教其他人来进行学习。尽管他们拥有大量的口语词汇,但在学习阅读和写作时还是会遇到困难。

第六类是汤姆克鲁斯型:他们展示者和叙说者,视听动模式的孩子,他们需要在不断的活动中来学习,但这类学生却常常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阅读和写作对他们来说可能很困难。

总之,我们的错误认识正在抹杀一个天才!如果你还不知道孩子的学习能力类型,那你有可能正在犯一个错误,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合的教育!在你开始教育孩子之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了解孩子学习能力类型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张

    看台前观幕后

我还没孩子,但还是想结合我童年时的经历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是农村孩子,80末。我小的时候我们当地还是比较贫穷的,各种教育资源都比较贫乏。当时作为父母来讲,对孩子的关心普遍还停留在“吃饭穿衣”这个层次上,对教育并不是太上心,或者说力不从心——父母那代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很多父母都是小学没毕业,我父母也是。所以我们那帮孩子对于知识方面的学习基本上都是靠学校,而且当时孩子们对教育资源的占有是比较公平的:都是简简单单的上同样的学校,也没有辅导班、贵族学校什么的,这一点跟今天是有区别的。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我们那比较好的一点是有一家比较正规的幼儿园,入园率很高,我们那一批孩子在上小学前基本上都在那儿接受过三年的学前教育。

在这样一种比较公平的教育背景下,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一方面,是我的母亲,她在能力范围之内对我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启蒙教育,这主要体现在计算方面。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母亲教我计算进位加法的情景:比如计算8+5,母亲就掰着我的手指头,告诉我先把5拆成2和3,然后将8和2凑成10,然后再把3加上去,得13。我的母亲只上到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很低,但回想起来,这个启蒙是非常符合认识规律的,而且也非常成功。我在上小学之前就掌握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如今这可能不算什么了,但当时这还是比较少见的。正是因为有这种启蒙作基础,我上学之后就能比较顺利的融入到学习的环境中去,接受起新的数学知识来也比较快。

我姐的女儿五六岁时,我的母亲也对她进行过类似的启蒙。我印象比较清楚,相对来说,我姐耐心比较差,有时教不会,我姐就放弃了,甚至会叹气乃至埋怨孩子笨。但我的母亲则不然,她真是非常耐心细致的一个人,会慢慢地跟我外甥一点一点掰扯,直到她慢慢掌握。

现在有很多帖子,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陪伴就是对儿童最好的教育。可什么是陪伴呢?陪伴就是领着孩子玩吗?玩肯定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也应该花时间陪孩子玩,但是耐心、细致的启蒙,似乎也是一种陪伴吧!

刚才说我比较幸运,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智力发育是比较早的。幼儿园里老师教认字,我学得就比较快。当时我已经能看一些配字的连环画了。但是我真正发展出对阅读的兴趣,是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小学里订了一些报纸,好像叫《红领巾报》,在一个星期六放假前(我们那会周末休息一天半,星期六上午是上课的)集中分给了我们,每个人六、七张吧。然后我那个周末就完全给了这几张报纸——感觉上面的小文章太有意思了,我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从此我对阅读的兴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看长篇小说,小伙伴们都说我是看大书。当时只要是印了字的纸,我都想捡起来看。

不过可惜的是,当时条件差,能读到的东西太少了。所以这种对阅读的渴望甚至发展成了读字典。二年级时小学里统一帮我们买了《新华字典》,5块钱一本。我没东西看时就开始读字典——不是从头一页一页地看,而是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我当时感觉字典里枯燥的解释也是有趣的。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5张

许多人会觉得字典包罗万象,是读不完的,其实这是不对的。《新华字典》64开本,600多页,收字一万多,收的词语很少,就算是翻着读,很快也就读完了。可惜的是,我的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在他们的印象中,可能觉得《新华字典》就是知识的最高境界了吧。

后来我上了初中,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了在《新华字典》之外,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个玩艺儿: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6张

这玩艺多抗读啊!比起《新华字典》,这玩艺可是厚多了也大多了。我猛然意识到,我永远地丧失了一个在汉字、词汇方面打下童子功的机会——初中功课就紧张了,没时间读了,另外年龄也大了,青春期的孩子,对读字典这种纯粹的兴趣也开始减退。

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遗憾啊!我当时就想,我小时候读的如果是这本《现代汉语词典》该多好!

这个遗憾贯穿了我的初中、高中——我们那会的中考卷、高考卷,语文大概有9分的选择题就是给了基本的字音、字形、词汇,太宝贵的9分。

这个遗憾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我组织文字感到词汇匮乏时,这种遗憾常常会浮上心头。

并不是说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孩子们的需要是不尽相同的。我讲这段经历,是想说:作为父母,对于孩子有什么需要,是应该主动去发现的。

孩子们经常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我当时是个小孩,尽管潜在上我是需要《现代汉语词典》的,但我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这就需要父母主动作为了——仔细观察孩子成长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或者不足,调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孩子的潜在需要,然后设法满足。优秀的父母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

举一个例子,现在经常会有一些校园暴力的新闻。面对校园暴力,孩子们往往是缺少安全感的,但是很多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不公平对待后,并不会跟家长、老师说。这就是一个潜在需求。家长(包括老师)应该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和沟通,去主动了解孩子的真实处境,去主动分析孩子们是否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然后提供合理的帮助。但是又有多少父母能做到这一点呢?更不必说有的父母思想还停留在“孩子打架随他去”这个层面了。

时代在发展,我们那一代人的父母知识水平低,有时有些欠缺,这无可厚非。我写下自己的一些经历,并不是对自己的父母有所抱怨,而是真诚的希望这些经历能对现在的父母有所帮助,这一点希望大家理解。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张

    萌萌妈的育儿经

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孩子呢?

3个月以前,宝宝和父母的亲子互动还太少,6个月以后,宝贝们才明显的表现出自己的喜恶。感觉太早的教育或者拧性子都是对牛弹琴,没有意义。然而,1岁半以后,当孩子们运动和语言能力越来越强,开始表现出“顽皮”或“固执”的一面时,我们又觉得,是不是干涉的太晚,对宝宝太放纵,让孩子们养成了“坏习惯”。

其实,萌妈觉得我们和孩子每分每秒的相处、我们之间的亲密互动,我们一起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教育!而且,对于小宝宝而言,与其说教育,更不如说影响。如果希望我们的孩子作出改变,那么就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对孩子潜移默化进行影响。所以,在成为爸爸妈妈后就做一个更优秀的人吧,父母润物无声的家庭教育胜过一切好老师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8张

2如果不可以,一开始就拒绝

说说我如何养成了萌宝的两个坏习惯。

一个是掐人。如果萌宝特别喜欢一个人,她的反应是:用手指间使劲儿的掐一下对方,表达好感。当萌宝很小的时候,她喜欢人就会拍拍对方的脸。大人们都觉得很有趣,宝贝这么小就找到了自己表示友好的方式。后来,轻拍变成重拍,重拍变成掐肉,每当爸爸妈妈受到“袭击”时总是大呼小叫的告饶,反应强烈。一来二去,萌萌就觉得这是一种被认可过的和他人相处的行为游戏。现在要慢慢扳回她的坏习惯就特别困难。

另外一个恶习是:睡觉之前,萌萌总想要摸摸妈妈的奶。有段时间,萌萌因为出牙,总是很难入睡。一次哄睡,我意外的发现她摸到奶时就很快平静并且入睡。于是每天上班疲惫不堪的我就将错就错的依了她,让她早点睡,我能早解放。然而,时间一长,这竟成了我哄她睡的必要条件,若是不同意,她就不依不饶吵闹一番。其实细想,我是如何养成他的坏习惯的呢?没有在第一时间拒绝,用眼神和语言告诉萌萌:这样不可以。试想,那些当时我们默许过哪怕一次的事情,当孩子继续做时,突然又被禁止,孩子的心里会不会很困惑?只有第一时间明确标准,之后才能建立对待某一事物正确的态度。再说句掏心窝的话:那些看起来的“捷径”到最后都会变成最远最难走的路

3那些不可以,是不是真的不可以

萌妈虽说是个非典型的处女座(啊,暴露星座会不会掉粉啊?),但很多事情在萌妈的世界观、卫生观里都是“不可以”。于是,就像绘本《大卫不可以》里面说的一样,“不可以”成为了萌妈说话的高频词。可是,最近当我发现我对萌萌说不可以碰开水、不可以碰插座,萌萌依然试探性的想试试之后,我开始意识到滥用“不可以”的严重性。其实,细想下,“不可以”应该有很多级别:坚决不可以(危及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事情:比如摸电源插座)、不可以(伤害自己或他人健康的事情:比如玩手机和电脑、吃掉在地上的东西)、最好不要(比如要求过多的吃某种零食)。我们只有将对孩子“设限”的部分设定不同等级,不用不同的语言语调、眼神态度准确的表达事情的严重程度,这样才能让“不可以”的指令起到最有效的作用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9张

4有理想的父母,才有理想中的孩子

我希望萌宝能做一个爱看书,发觉阅读乐趣的小宝;也希望萌宝能养成良好的个人物品的使用习惯;还希望萌宝玩过的玩具都能放回原位……总之,对她的希望是一说一大把的。但在我开始做以后,我却明显发现萌萌对笔记本的兴趣大大增加、阅读的兴趣反而减少了。这不难理解,她每天看着妈妈在电脑面前几个小时的相处,自然会觉得电脑里面有珍宝。同样的,和很多爸爸妈妈一样,萌萌有自己的餐具、水杯,我们希望萌宝从小使用自己的餐饮用具。但除了她之外,我经常和萌爸喝同一杯水,其他人却并没有对餐具做区分。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萌萌总会提出使用大人的碗、喝大人喝过的杯子等等。其实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的每个行为都会映射到孩子的身上。如果想要孩子多读书,那父母就应该远离电视电脑手机,在家也能像图书馆一样让孩子安心阅读;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分餐,那么成人之间也应该有所区分;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物归原处,那我们首先就要做好表率。总之,理想的父母才能培育理想的孩子。所谓教育,可能就是默默守护在孩子身边,不干涉不打扰,我们以身作则树立起优秀的榜样,然后,坚定不移的信任孩子,相信她们会成为我们的所期待的样子

5避免诱惑,减少冲突

很多时候,为了自己使用时方便,我们会把孩子想要却不能被允许拿的东西,摆在孩子的面前。然后每当孩子好奇的想要把玩,我们再无数次的对孩子说:“不可以。”好比我把护肤品都摆在床头,于是萌宝总是对我的各种瓶瓶罐罐很感兴趣。有一次萌萌非要我的眼霜,我一下没注意,她居然自己拧开了瓶盖,用那粗短的小指头把我平时都小心翼翼不舍得多抹的雅诗兰黛小棕瓶的眼霜一下子挖出了大半瓶!(各位宝妈肯定明白此刻我内心的阴影面积)那一刻我真是醍醐灌顶,立刻意识到及时收起那些我们不能、不愿给孩子玩的东西是多么重要!!很多时候,那些无意义的冲突,是因为我们的松懈和懒惰而自找的。收起我们不愿让孩子触碰的东西:手机、电视遥控器、药品、各种电子产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做我们不希望他们模仿的事情:攀梯登高、喝碳酸饮料、长时间看电视、吃垃圾食品(当然哈,生活习惯特健康的父母可以略掉这条);培养孩子的习惯:吃饭时,只有每个人都吃完饭才能一起离桌;外出时,必须一起同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不要一面兴致勃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面铁面无私的和孩子说:爸爸妈妈可以,你不可以。只有当我们尽量减少让孩子犯错的机会,减少冲突,我们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才会更亲密又充满信任,我们的建议和指令才更容易让孩子听取。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0张

一番反省过后,萌妈的总结陈词是:养娃是件严肃的事。孩子不是玩具、不是附庸、也不是满足你母爱抒发的情感寄托。我们陪伴孩子的路还很长很长,理性、智慧、克制、倾听,那些我们原本在学业、职场中用到的思维方式都应该认认真真的用在孩子身上。父母的随性和散漫,并不会让孩子的成长更自由蓬勃。只有认认真真的养娃,才会收获快快乐乐的亲子关系,收获更理想的宝贝。文末与大家分享纪伯伦的《论孩子》,这是我在有萌萌之前就特别喜欢的一首诗,愿和相遇的各位共勉:岁月静好,不忘初心。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1张

《论孩子》卡里尔•纪伯伦 冰心译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纪伯伦:《先知》第四章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张

    龙舟教育人

教育,从狭义的角度看,即是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也是教育给人们最广泛的认识。而教育的实际意义,其实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教育也被分为多种类型。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再细分出来,又被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的状态)、形式化教育(学校教育的形态)以及制度化教育(如:学校教育制度)。

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来说,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苏联及我国一般是从社会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而英美国家的教育学家一般是从个体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

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教育最本质性的理解,就是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知识灌输和行为指导;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二,内容必须是良性的有意义的。从而使人民去改造社会。

狭义的:指个体精神上的升华。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更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个主要指的中国校园的应试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如果围绕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来定义,可以把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指人有意识地通过若干方法、媒介等形式向他人传递信息,期望以此影响他人的精神世界或心理状态,帮助或阻碍他人获得某种观念、素质、能力的社会活动。处于前者角色的称为教育者,处于后者角色的称为教育对象。这样定义符合所有的人类教育活动,可以作为教育的基本定义。

教育的目标可以理解为,自谋求个人的生存技能开始,到谋求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类命运持续科学化、幸福安全的高科技,用以造福人类,没有止境。

家庭教育的概念大致为:家庭教育是以孩子为视角的父母教育。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为导向,着手于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同时针对性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与素质,最终达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

家庭教育相对于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而言,更多的是对被教育者的文化、思维的启蒙教育,并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也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其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某著名心理专家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社会教育的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社会教育的好坏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气候的形成,这需要全社会较长时间的努力。

而学校教育则是相对于社会教育的不同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也是“教育”一词在现今社会给大多数人的大多数认知。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张

    时光钥匙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4张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5张

1、学生跟我们教师学什么?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1)具有积极人生观的人

(2)具有健康状态面貌的人

(3)会学习、有智慧的人

(4)会合作、待人以宽的人

(5)会生存、能独立的人

2、做一个诚实的人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1)教师的言传身教

(2)教师的正确引导

(3)落实到细节

(4)要相信孩子

3、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信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1)教师信任所有学生

(2)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建立合理期望,让学生体验成功

(4)树立自信的榜样

(5)寻找契机,巧用时机——刺激个体自信

声明:本文由时光钥匙的作者撰写,想了解更多请shiguangkey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张

    泛娱记

    娱评人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7张

美国教育家 Rita Pierson在TED演讲中说到:真正的教育,需要将小孩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格来引导,而不是直接想当然的给予。教导他们自信而不自满,独立而不孤立。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质疑能力、自理能力、谦逊能力... 所有好的教育,都带着智慧的光芒,和发自内心的关爱。

看看上帝都怎么爱我们,和怎么教育我们的?我们向上帝祈求智慧,祂却给我们问题;我们解决了问题就拥有了智慧。我们向上帝祈求希望,祂却允许黑暗临到;我们走出了黑暗就拥有了希望。我们向上帝祈求成功,祂却给我们挫折;我们走过了挫折就拥有了成功。

在看似悲观的世界里,积极的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了独立思考,和探求真理的能力,智慧的阳光才会洒满心田。只有拥有了克服困难,和承担责任的能力,艰难险阻才会显得微不足道。

  不论你是老师还是家长,抑或即将成为家长,要知道不管追求的事业有多成功,都不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他们是你一生最宝贵的产业,胜过手里的金银财宝。真正的教育,需要回归到人格的本质上。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如果你觉得不错,请点赞或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张

    晓看风云

教育,是一直被讨论的话题,那么讨论就会讨论好坏,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简谈下个人对于教育的一些看法和自己所认为好的教育,望各位大神来指点。

首先肯定是家庭教育,我觉得可以延伸到胎教吧,胎教也是教育对吧,现在好多准爸妈相对比较注重胎教,但我对胎教不懂,自己俩孩子都没接受过正规的胎教,哈哈!也没去查过资料,不过媳妇怀孕期间是经常看各类综艺节目,也算是胎教了吧!

孩子出生以后慢慢长大接受的教育就会越来越多了,教孩子喊爸爸妈妈,教孩子吃饭,教孩子走路等等。。。。。。。需要教的太多太多了,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绝不能忽视,从出生到孩子慢慢成长的这个过程,除了学校就是家里,家庭所受的教育和孩子在学校受得教育一样重要,可能是更重要,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是有直接影响的,比如一个孩子的家庭里面总是吵吵闹闹,从不过问关心孩子的成长所遇到的问题,孩子回到家也感受不到家的温暖,那么孩子怎么可能会安心在学校学习呢?

在学校教育,咱们的应试教育,没必要去评价这个,教育情况就是这样。有条件或者不愿接受这样教育的父母可能会把从小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接受完整的西方教育,但我相信是极少数的,既然是这个环境,就按照这个环境来让孩子接受教育就行了,北大清华高材生不都是一样是这个模式考进去的吗?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多关心孩子,家庭和学校多和孩子交流,并且希望家庭和学校也能增加沟通量,现在通讯这么发达,这个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都及时沟通,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只是让孩子学习好,上完大学在家啃老的也大有人在,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也有,如果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加学习好的教育才是最好最好的教育!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张

    国际漫话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白什么叫做教育。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言之,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个体社会化,指把个体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社会个性化,指把个体培养成具有独特个性特征的人。

因此,教育便具有两个基本的目的。一是以社会为中心,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二是以人为中心,立足于人的发展,把人培养成具有独立意识、独特个性特征的更好的人。

那么,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答案很明显,最理想的教育要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教育目的,既能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培养出合适的人才,同时也能促进个体发展,发掘出个体的潜力,实现个体自身价值,使人成为更好的人。

要实现理想的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在教育的社会目的与个人发展目的之间达成均衡;其次,各级学校要遵循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杜绝为追求升学率而歪曲教育目的现象;再者,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不应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抛给学校,而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积极学习教育经验,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1张

    小丽154401522

教育,分开讲就是教给适合的知识文化,培育好的品德习惯。什么是好的教育?我认为主要是文化知识和品德习惯的培养。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21张

首先是知识的培养,毛泽东主席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现在是科技社会,知识发展的时代,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怎样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适应不了社会何以生存于社会?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22张

其次是行为品德的培养,生存于生活,必先行于德行。如果一个人品德低俗,道德败坏,行为不检,脏话不断,那么他的人脉,社会圈,生活,工作必然受其牵连,自然也不会在社会上立足生存。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23张

最后,好的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好习惯的养成。播种一个好行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对于工作,生活都是很有利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习惯都把握不了,怎能把握自己的人生?又怎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第24张

所以,要想有好的教育,必须要从这三方面开启。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扫码听绘本

本文地址:https://www.youshenghuiben.com/wenda/31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有声绘本网 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内容

你想说什么呢?

(评论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